5月18日,黃子韜的衛生巾品牌“朵薇”正式上線,短短15分鐘賣出19.5萬件,這個數字讓不少傳統品牌都眼紅。
發布會上,黃子韜自信滿滿地說:“你們信任的超市以后都會有我們品牌,并且是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宣戰,也像是承諾。
一個男明星,突然闖入女性護理市場,還揚言要改變行業格局,這事兒到底靠不靠譜?
黃子韜做衛生巾,不是心血來潮。
早在去年10月,他就收購了一家工廠,停掉舊生產線,砸了幾個億進去,說要打造“透明工廠”。
今年3·15晚會曝光衛生巾行業亂象后,他更是直接開懟:“那些賺黑心錢的人太惡心了!” 這話聽著解氣,但消費者更關心的是,他的產品到底行不行? ?
價格上,朵薇走的是平價路線。
62片組合裝賣49.8元,算下來單片不到0.8元,比蘇菲、高潔絲這些大牌便宜一點。
但真正吸引人的不是價格,而是“醫護級標準”“菌落總數為0”這些賣點。
黃子韜在直播里反復強調,他的衛生巾比國標多17項檢測,連AI都用上了,廢品率控制在2%。聽起來很高級,可消費者真的在乎這些嗎? ?
從試用反饋來看,有人夸吸收性好、不反滲,也有人吐槽尺寸太小。
黃子韜倒是挺聽勸,立馬調整了產品規格,240mm、300mm、350mm全都有。
他老婆徐藝洋成了“首席體驗官”,一遍遍試用,提建議。
這種親力親為的態度,確實比那些只掛個名的明星代言人強。
但問題是,衛生巾不是靠情懷就能賣出去的,復購率才是關鍵。
黃子韜的野心不止于電商,他說要讓朵薇進超市,擺在“重要位置”。
這可不是隨便說說,他的合伙人里就有遙望科技的CEO謝如棟和千芝雅董事長吳躍,一個懂直播帶貨,一個懂供應鏈。
但業內人還是持懷疑態度,畢竟衛生巾市場早就殺成紅海,新品牌想站穩腳跟,光靠明星光環遠遠不夠。
更讓人質疑的是,黃子韜的團隊全是男性。
三位大老爺們,真能理解女性需求嗎?
有從業者直言:“男性想象的需求,和女性真實的需求,往往不一樣。”
比如早些年流行的“比基尼衛生巾”,就是個偽需求。
黃子韜的解決辦法是拉上老婆徐藝洋當“人肉測試機”,但這能彌補性別視角的缺失嗎? ?
不可否認,黃子韜的入場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衛生巾行業。
3·15曝光后,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跌到谷底,朵薇的“透明工廠”概念確實踩中了痛點。
但“醫護級”只是個企業標準,并非國家強制認證,消費者得擦亮眼睛。
而且,衛生巾的技術壁壘并不高,B5、蠶絲纖維這些賣點,別的品牌也能做。
黃子韜真正的優勢,可能是他的流量和粉絲基本盤,抖音3672萬粉絲,78%是女性,18-40歲占比超90%。
如果這批人愿意持續買單,朵薇還真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
不過,明星跨界翻車的例子也不少。
羅永浩做電子煙,董明珠造手機,最后都沒掀起太大水花。
黃子韜這次賭上幾個億,是會成為行業顛覆者,還是曇花一現?時間會給出答案。
但至少,他讓更多人開始思考:衛生巾這個看似普通的日用品,為什么會讓女性如此沒有安全感?
如果明星的入場能倒逼行業提升標準,那也算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