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享是自己課程后的一些簡單思考,因為段落書寫,所以不一定清晰,若有興趣歡迎留言探討交流,謝謝!
課后隨筆1:
你怎么樣拿到像沈南鵬這樣的投資人的錢?
沈南鵬他自己創過業,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都很了解,所以想拿到這樣投資者的錢光靠忽悠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還是要從企業自身入手,從企業的創立之初到運營全部要有:
1)企業的不可替代性和運營團隊良性發展很重要;
2)有創意且符合政策導向,迎合未來走勢;
3)企業團隊要有執行力、魄力和耐力;
4)企業的系統要完整,并且有突出的數字;
經過何老師的引領,知道其實想要投資人投資最重要的是明白投資人會投資什么企業,作為看過那么多企業的投資人來說,模式、愿景都聽遍了,真正會讓他動心的是能夠對社會和他人有影響的企業,而這才是企業的不可替代性。
小樂老師說學了這么多期了,我們應該有勇氣真正問自己一個問題:自己的企業到底有什么不可替代性,到底自己對于行業的認知是否遠遠超過其他人?
課后隨筆2:
黃帝內經原文——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
所以天有精氣,地有形質;天有八節之綱紀,地有五方的道理。因此,天地能成為萬物生長的根本,無形的清陽上升于天,有形的濁陰下歸于地,所以天地的運動和靜止,是由陰陽的神妙變化為綱紀,因而能使萬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循環往復,永無休止。只有懂得這些道理的人,他把人體上部的頭來比天;下部的足來比地;中部的五臟來比人事以調養身體。
課后隨筆3:
如何才能控制住自己的心呢?
首先還是思考為什么要控制住自己的心呢?我認為如果不控制自己內心,會出現以下情況:
1)胡思亂想,結合黃帝內經的學習,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
2)會給我們自己帶來很多困惑,始終活在一種假象中,痛苦不得醒來;
3)時間長了會讓我們沒有勇氣面對現實的事情,更加沒有精力和心力真正去解決問題;
基于這樣的基礎上,我理解的控制心就是心事一元,凡事徹底,把所有的精力此時此刻都放在眼前這個事情上,也就是小樂商學院一直強調的提高注意力密度。要做到控制自己內心,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嘗試(自己目前也在不斷摸索,可能想完全控制內心很難實現,并且不會一勞永逸)
1、勞逸結合:我們一定要讓自己內心該休息休息,該集中集中,心其實像人體一樣,適度使用才能更好控制;
2、一題一解:選擇一個問題,并下決心確定要解決,然后就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去看是否有什么小的環節是自己不能解決的,不逃避有心力去面對,提升自己的薄弱能力;
3、調整節奏;不要始終繃著,該思考思考,該休息休息;回到眼前來。
課后隨筆4:
黃帝內經原文——
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嗌,風氣通于肝,雷氣通于心,谷氣通于脾,雨氣通于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天之氣與肺相通,地之氣與咽相通,風之氣與肝相應,雷之氣作用于心,五谷之氣感應于脾,雨水之氣滋潤于腎。六經好像大河,腸胃好像大海,九竅好像河流。以天地的陰陽來比喻人身的陰陽,那么人的汗,就好像天地間的雨;人之氣,就好像天地間的風;人的暴怒之氣,就好像雷霆;人的逆氣,就好像久晴不雨。所以養生如不符合天地之理,那就要發生疾病了。
課后隨筆5:
五勞七傷
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七傷: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形勞意損傷神,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
課后隨筆6:
如何才能讓自己不被七情所傷?
我認為想做到不被七情所傷,不同的人可能方法不一樣,梳理下我自己的想法,首先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
這七情里面,我可能自己平時受傷最多的就是憂、思、恐三個了,如果想要控制不被這些所傷,我想有以下幾點注意:
1)先要認識到這些情緒的發生對身體不好,是不正常的,不能當作正常現象。如果不知道就會不在意,但是要明白他們會發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還有別的方式可以選擇;
2)提醒自己要離相,這個方法因人而異,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開關,一觸碰開關就切換狀態,還有就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現在就是用的后者方法,好想腦子里有個小人,時刻提醒自己是不是又回到之前軌道了;
3)以前經常恐懼、胡思亂想、擔憂都是因為想未來,感覺沒有未來,擔驚中,現在讓自己回歸到眼前,甚至想如果一直只顧眼前,可能又會變成只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所以想著可以規定時間,在一個限制時間內思考未來的方向,想需要提升的點,然后做事情的時候回歸到眼前;
4)尋找調理的方法,要治未病:我想到的方法是多聊,找不同觀念和想法的人多交流,并且抱著謙虛的態度傾聽,看自己看問題的局限處,看書,通過看書和交流傾聽各種可能性,給自己更大的視角重新看問題;
5)定下游戲規則并去執行:有時候自己想太多,我曾試過把要做的事情記錄下來,然后一件件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先追求全部完成,最后再管細節,過程中遇到問題先不去解決,因為太過于細節容易忘掉全局,甚至陷入進去出不來,想多了又做不下去了(而這時候很多的想都是胡思亂想)。
課后隨筆7:
黃帝內經原文——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
所以外感致病因素侵入人體,猶如暴風驟雨。善于治病的醫生,在病邪剛侵入皮毛時,就給予治療;醫術較差的,在病邪侵入到肌膚時候才能治療;更差的,在病邪侵入到筋脈時才治療;再差的,在病邪侵入到六腑時才治療;最差的是在病邪侵入到五臟時候才治療。如果病邪已經侵入到五臟,那么治愈的效果就是半死半生了。
課后隨筆8:
說說你對善惡的理解吧
我認為善惡的理解首先是針對自己來判斷的,不是對外的。我對于善惡的理解有一個變化過程:
1)最早的時候,我認為善就是做好事;而惡就是做壞事。這里面的好與壞是根據自己是否為他人付出為判斷);
2)慢慢發現這樣不對,因為這樣的追求會讓自己僵化,有些時候做的不是人家要的,于是做了調整:認為善就是做別人需要的事情;而惡就是做別人不期待的事情。
3)漸漸發現這樣有些過于在意他人的想法,如果他人的期待本身就不合適,這么做其實也是惡,而不是善,所以最后又調整,認為善惡不能片面地說,要結合發展和個人情況而定,我認為善是真的對別人身心好的,是別人真正需要的(可能別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而惡是別人不需要,自己認為的,或者為了彰顯自己的;
課后隨筆9:
黃帝內經原文——
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于六腑,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人們如果感受到了天的邪氣,就會使五臟受到傷害;如果感受了飲食的忽冷忽熱,就會使六腑受到傷害;如果感受到了地的濕氣,就會使皮肉筋脈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