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復盤力MBA導師班三階淺讀《黃帝內經》學復盤——課后記憶9

本分享是自己課程后的一些簡單思考,因為段落書寫,所以不一定清晰,若有興趣歡迎留言探討交流,謝謝!

課后隨筆1:

你對照自己一下,如果你是鄭俊懷或牛根生,你會如何處理這種局面?

今天聽何老師講了鄭俊懷和牛根生的故事,很有感觸。牛根生從小家里貧窮,在伊利也是從一線開始的,而對他有提攜之恩的就是鄭俊懷了,二人多年感情如親兄弟一樣,曾經因為冷庫生意虧損,鄭俊懷差點自殺還是牛根生救了。但是隨著牛根生慢慢成長和強大,鄭俊懷卻越發的不安起來,導致慢慢和牛根生產生了間隙,最后竟然希望牛根生離開,在牛根生走后又痛苦一場。而牛根生也是在無奈之下成立了蒙牛,開始和伊利劍拔弩張,即使在鄭俊懷入獄后,牛根生在鄭俊懷女兒留學缺錢時依然出手相助。

在分析今天的案例時候我只是從二把手和一把手的關系上作了分析,認為自己不會做出牛根生這樣的情況,同時也很敬佩牛根生的公、私分開,把情和理處理的很好。但經過何老師的深入剖析才有了新的思考。其實我們在解讀商業案例時候一定要小心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因為這樣什么都學不到。

在商業場合更容易展現一個人的人性,而鄭俊懷和牛根生的事情就體現了他倆復雜微妙多變的人性,我們需要讀懂人性,才能思考如果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會如何,給我們的啟發和引導。

同時何老師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就是在如今信息發達的當下,一切都很透明,大家獲取信息很容易,那每個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原來是信息內容源的選擇不同,同時還有信息轉化能力的差別,這就會造成我們人與人之間日后巨大的鴻溝。

我們每天時間有限,所以把有限的時間放到有用的信息源上,同時從背后商業邏輯和人性角度去思考才對于信息的轉化和吸收更有幫助,否則如果只是當做故事來看就會一笑過去了。

課后隨筆2:

黃帝內經原文——

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是以圣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岐伯說“陰氣是藏精于內,不斷扶持陽氣的,而陽氣是衛護于外使體表固密的。如果陰不生陽,陽氣亢盛,就會使得血脈流動過快,過于急促,若再受到熱邪入體,陽氣更盛就會發為狂癥。如果陽不勝陰,陰氣亢盛,就會使得五臟之氣不調,甚至會導致九竅不通。所以圣人使陰陽平衡,無所偏勝,從而達到筋脈調和,骨髓堅固,血氣暢通。這樣就會內外調和,邪氣不能侵害,耳目聰明,氣機正常運行。”

課后隨筆3:

一分恭敬一分收獲,如何對學習圣賢之道持有“穩定”的恭敬心?

今天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候,自己思考了為什么需要恭敬心,我想有了恭敬心就會端正對事情的態度、在意過程,并且有收獲有結果吧。所以持續的恭敬心就是讓我們隨時調整好狀態,在學習圣賢之道的時候真的學有所獲。那如何做到“穩定”的恭敬心呢?

A? 敬:自己在參觀揚州的何園時候曾經在兒子的書房里看到一個類似家訓的學習訓誡,上面明確寫著孩子讀書前的第一步是需要先敬重知識,之后才能開始學習。同時聯想到《摔跤吧爸爸》電影和自己蘇菲旋轉的經歷(開始前都有儀式先敬大地),所以我想這種敬是由內心深處生發的,只有意識到圣賢之道的價值,端正態度,真正從內心尊重才能有所收獲;

B? 儀式感:我們需要一些行為給自己做提示,很多時候我們就會流于形式,或者走神,所以一定的儀式感,是類似于一種提醒自己內心的開關。比如學習圣賢之道前洗手、恭敬拿書、盤坐、鞠躬等方式都可以,這可以根據情況自行確定,就如小樂老師說的重法不能輕求;

C? 悟:圣賢之道的書籍不是工具書學完就立刻明白,而且相對抽象,所以需要我們在學習完,之后能夠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實踐和檢驗調整,若自己有困擾問題,最好在學習前帶著問題來更好,這就像小樂老師一直強調的一題一解一樣。

小樂老師就這個問題給我們做了深入引導,提出一個很好的問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到底在哪里?并表示認可何老師說的是因為信息源、轉換能力的不同,但為什么會有這個不同的,其實是見識不同,見識不同最明顯就體現在公平和效率上。我們身邊經常會見到兩類人:一類人是經歷過大風大浪,一切都能積極面對;另一類是怨天尤人;為什么會有這么明顯的兩類,就是因為兩個人的追求不同:沒有見識的人永遠在追求公平,只要花錢了上課了,10點知識就恨不得10點知識都要學到,少一個都不行,但很有可能只是一種自以為學到了;見過世面的不求公平,要的是效率,知道花錢學習,哪怕有一點對自己有啟發有收獲都是最有意義的。所以自然兩者的看法不同、時間分配比例不同,做事的結果就不同。

同時提出第二個問題,就是學習時候到底應該是空杯心態還是應該批判性、質疑態度學習?想來這也是很多人都會有所疑惑的。小樂老師說明我們當然需要質疑、批判精神,但前提是自己必須先擁有質疑的資格,否則就是胡思亂想。而當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時候就不需要去質疑,而是謙虛地學習更重要。否則一杯水滿的,是不可能倒進去的。

這一點真的就是說的我的問題,我以前聽東西總是自以為懂,然后拿自己懂得一點衡量一切,覺得人家有套路、有問題等等,現在才明白自己的無知。也思考過到底質疑和相信之間的關系,我現在是這么思考的,聽的時候要全信的去聽,之后去踐行,在踐行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實際情況進行驗證,進行批判性思考。只要不需要花錢都可以先選擇相信。

我最近研究抖音就感覺明顯,因為自己對抖音了解完全空白,所以開始學習時候就是完全清零,虛心地看官方說明、建議,然后再找粉絲量大的大V號的視頻去學習思考。

現在感覺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一方面學習內容本身,同時思考內容背后的邏輯思維很重要,還有就是其標準所在很重要。

課后隨筆4:

皇帝內經原文——

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痣。因而大飲,則氣逆。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

風邪侵入人體,傷及陽氣,并逐步侵入內臟,陰精就會日漸消亡,這是由于邪氣傷肝所致。如果飲食過飽,阻礙升降之機,會發生筋脈縱馳、腸游及痔瘡等病癥。若飲酒過量,會造成氣機上逆,如果過度用力,會損傷腎氣,腰部脊骨也會受到損傷。

課后隨筆5:

說說你對私奔的理解?

今天提到《蘋果樹》這部諾獎小說中的私奔情節,從哲學層面探討私奔這件事讓我有了重新的思考和認識,以前一提到私奔這個詞好像就是不好的事情,兩個人干了見不得人的事情才私奔。

但是現在靜下來好好想一想,為什么人家要私奔?其實私奔的人是因為彼此真愛,但是因為世俗的眼光、家庭、各方面文化、觀念等原因不被同意和認可才不得已的選擇。所以私奔是因為為了自己的愛情。那從這個角度重新看待私奔這件事,我想也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即使真愛,礙于外人的眼光也選擇放棄。

所以我覺得私奔的人是有勇氣的,這點是值得敬佩和學習的,敢于堅持自己的理想和真愛。同時我覺得這是對于世俗觀念的一種斗爭。這對比到我們現實生活中,情況就太多類似的了,我們在學商業案例中,記得好像是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李斌說過每個人都知道堅持原則,但是卻有無數個理由可以放棄,堅持很難,但還是要堅持。

所以在我看來私奔就如堅持自己的原則一樣。現實中輿論壓力、外人眼光、他人質疑、合伙人的權威等等都容易讓我們放棄自己堅持的,所以作為一個人、一個創業者,我們必須在想明白一些事物基礎上去堅持自己。

課后隨筆6:

黃帝內經原文——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大凡陰陽的關鍵,以陽氣的致密最為重要。陽氣致密,陰氣就能固守于內。陰陽二者不協調,就好像一年中只有春天沒有秋天,只有冬天沒有夏天一樣。因此,陰陽的協調配合,相互作用,是維持正常生理狀態的最高標準。所以陽氣亢盛,不能固密,陰氣就會竭絕。陰氣和平,陽氣固密,人的精神才會正常。如果陰陽分離決絕,人的精氣也會隨之而竭絕。

課后隨筆7:

黃帝內經原文——

因于露風,乃生寒熱。是以春傷于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夏傷于暑,秋為痎瘧。秋傷于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冬傷于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由于霧露風寒的侵犯,就會發生寒熱。春天傷于風邪,留而不去,就會發生急驟的泄瀉。夏天傷于暑邪,到秋天就會發生瘧疾病。秋天傷于濕邪,邪氣上逆,會發生咳嗽,并且可能發展為痿厥病。冬天傷于寒氣,到來年的春天,就會發生溫病。四時的邪氣,交替傷害人的五臟。

課后隨筆8:

最高氣溫效應:人們普遍認為,每天最熱總是下午兩點左右,總認為這個時候太陽最厲害,其實這時候太陽早已偏西,不再是供給最大熱量的時候了。此時氣溫之所以最高,不過是源于此前的熱量積累。

這個效應自己真的是第一次聽, 但是今天聽完感觸特別大,我們雖然經常說時間。但是我發現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時間,或者說我從來想事情都是現在與現在的關系,從來沒想過現在的事情可能是過去導致的。就如每天天氣的最高溫度一樣。尤其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更加容易忘記,所以我可能需要拓寬自己的時間卡點,把時間的因果拉的更長一些,以前眼光過于狹隘。

這也讓我想起了小樂老師說的棉花糖實驗講的延遲滿足,如果沒有時間長度的思考,就不可能明白現在和未來的真正關系,所有的道理在實踐的那一刻都是零,所以我要不斷強化時間維度的概念給自己,換個角度、拉寬時間重新思考一些事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