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動畫作品中有很多非人類的角色出現(xiàn),比如說動物、家居、玩具··等·等在我們平時看起來不會像人一樣動的東西也在片中出現(xiàn)進行動作表演,而且動作非常流暢,甚至不相信它會動。這就是歐美動畫在角色中運用到了肢體語言的特點。讓原本不會動的東西看起來更加真實和有意思。
在一部動畫片中,角色不止一個,而不同角色之間的差別,不僅要靠角色本身的形象特點來區(qū)分,更重要是角色的性格特點。在這里角色肢體語言的變化就非常重要和關鍵。性格化是每個角色的生命和象征,角色不同視角的習慣性動作,和在不同的場合恰當并反復使用,對表現(xiàn)角色的性格會起到注釋與符號的作用。
但動作的符號化并非模式化,每一部成功的歐美動畫片中的角色都有屬于自己的符號化動作,能讓觀眾不論在什么時候只要看見這個動作就能想起與其相對的角色。每一部成功而有特點的片子都是在創(chuàng)作一種專屬的動作語言符號,但對觀眾而言重要的不是角色的造型是否吸引人,而是看故事情節(jié)所帶給角色的性格特點,和角色在故事中的獨特性格魅力。有特點的肢體語言能夠有助于表現(xiàn)動畫片的風格和角色的內(nèi)心情感。角色肢體語言的風格與整個片子是息息相關的,比如你的片子風格是夸張很漫畫感的風格,那你的角色一定也要是夸張或者漫畫化的。
比如我們從小看到大的經(jīng)典動畫片《貓和老鼠》,從片中Tom和Jerry的肢體語言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得出歐美動畫作品中角色肢體語言的特點。另外,動畫片最難到的境界就是進入看的人的內(nèi)心世界,角色準備自然的行動無形之中拉近了觀眾和角色之間的心理距離,使觀眾帶入到角色的心理世界,這種東西恰恰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有著豐富的肢體語言是歐美動畫角色的典型特點。也是最能感染人的地方。2.2歐美和中國動畫角色造型設計區(qū)別隨著動畫片的產(chǎn)業(yè)化進程,動畫角色設計逐漸被提升到商業(yè)運作的高度,其不僅是動畫產(chǎn)業(yè)中最重要的元素,更是整出動畫片的靈魂。2008年6月,美國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在國內(nèi)上映,成為內(nèi)地第一部票房過億的動畫片。在中國觀眾以及中國動畫界掀起了一股浪潮,有爭論、有自嘲,但更多的是反省。而《功夫熊貓》中的角色設計讓中國動畫人強烈地感受到角色設計制作上的差距。
2009年1月,小成本制作的國產(chǎn)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的上映,超越了同期上映的美國動畫片《馬達加斯加2》,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國產(chǎn)動畫片。這部片子實現(xiàn)了中國動畫人的夢想:本土動畫片終于超越了美國好萊塢動畫片。
通過這兩部同樣取得成功的動畫片,我們看到了中美動畫片的差距,也看到了中美動畫片角色設計上的截然不同。著眼角色群,可以從文化背景、造型技法、商業(yè)目的三個層次剖析中國和美國動畫角色設計上的差異。
?以上就是關于跨星紀動畫:歐美動畫角色有什么特點的內(nèi)容,由跨星紀整理發(fā)布。廣州跨星紀是一家以原創(chuàng)3維動畫短片及電影為主,2維漫畫為輔,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意及樂趣的動畫公司。目前開發(fā)制作了《看個球》等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