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之前因為應約要去看一場芭蕾舞《夜鶯與玫瑰》,作為背景材料,把王爾德這本童話集翻出來看了看,林徽因譯本。
? ? 話說作為已過而立之年的我來說告別童話好多年了,近幾年只是跟風的看過《小王子》。如今通篇讀了《夜鶯與玫瑰》才知道,成人才開得懂的童話不止《小王子》,童話真實起來比魯迅的口誅筆伐更加犀利。里面的情節雖然無厘頭,但道理比《小王子》更加真實、貼近當今的時代炎涼。
? ? 《夜鶯與玫瑰》自不必說,完全是對所謂真愛的戲謔,夜鶯啼血的紅玫瑰終究不如城主兒子的珍珠扣子,讓人了解了這個世界的勢利與媚俗。給我深刻印象的是另外兩篇,具體名字記不清楚了,一篇是“小火箭”,還有一篇是“星孩子”。
? ? 小火箭是是一支自命不凡的煙火,總是小題大做、自我感動、自我催眠。沒當它自言自語的說自己有多么獨特、多么了不起我就有幾分汗顏。人總是有些自我欣賞的,從心理學上說也是往往高估自己、低估他人,夸大自己的獨特,看別人都是泯然眾人矣。可真實情況又當如何呢?就如同童話中所說,小火箭首先是煙火,不管形狀如何,都必須堅守不能弄濕自己的原則,否則就變成了垃圾;其次,每一個煙火其實都是主人表達感情的工具,匯合在一起才有意義,而且并不會少了誰就不可以,不管如何獨特,作為一支小火箭要有這個自覺,自作多情的認為主人對它如何看中是荒唐的;最后,任何煙火最后的結局并沒有什么不同,哪怕是只啞彈,也有機緣巧合爆炸的可能,就如文中的小火箭,差別只在于過程,或者綻放、或者浸入泥沼,只待最后完全看不出顏色的一聲響,就如你我的人生。
? ? “星孩子”顧名思義是星星的孩子。他幼時因完美的面貌總是被原諒,他任性、刁蠻、殘忍,甚至欺侮生母,后來突然變得如癩蛤蟆一樣丑陋。他知道自己錯了,全世界去尋找他那乞丐一樣的母親。讓我內心受到震撼的是這樣的情節,他走入森林,遠遠的看到郁郁蔥蔥,可他進去全部是荊棘。他尋找母親的過程中他感受不到一點溫暖與善意,所有的境遇都是不幸的,他說,這都是我曾經創造的啊。所以,這個世界其實有它客觀的樣子,而我們每個人的境遇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因果,我們的眼睛、我們的手創造什么、積累什么,我們就會遇到什么、得到什么。
? ? 我的下一本書是楊絳的《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剛剛看了開頭,略感乏味,許是黑發的我還無法理解經歷過世紀的心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