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從青海到黃河,風也聽見,沙也聽見
憶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當懵懂的蓬頭稚子成為眼前意氣風發的少年,我總是會想起1900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
那一年是舊世紀的終結,那一年是新世紀的開始。
那一年,中國最后一個王朝已經256歲,老態龍鐘的大清王朝步履蹣跚著它最后的歲月。
光緒帝被囚,六君子被殺。
戊戌變法的失敗使它喪失了最后一次自我改良的機會。
那一年春天,京城出現義和團壇口和大量揭帖:他們聲稱“消滅洋鬼子之日,便是風調雨順之時”。
清廷內部主戰主和政見分歧、矛盾重重。
不久,八國聯軍攻破北京,火燒圓明園,大肆劫掠。
義和團運動失敗,辛丑條約簽訂。
中國反而要為這場被侵略的戰爭賠付本息約9.8億兩白銀。
這一年,流亡海外的梁啟超發表《少年中國說》。
他熱切地呼喚著心中少年中國的興起:
他是冉冉升起的紅日,其道大光。
他是奔流不息的黃河,一瀉汪洋!
他是潛龍的騰淵,鱗爪飛揚。
他是乳虎的吼叫,百獸震惶!
充沛的感情,磅礴的氣勢,每每當少年中國說在耳畔響起。
我總能感受到,當年那個只有27歲的愛國者抑制不住的激情。
屈辱的歷史,苦難的民族;負重的少年們砥礪前行。
他們揮斥方遒,他們激揚文字,他們指點著新中國的模樣:
新的中國是站在海邊,遙望海中已經看見了桅桿尖頭的一艘航船!
新的中國是立在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旭日!
新的中國是躁動在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一百多年后的今日,中國有了她新的模樣。
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
中國展現著大國的風范;中國彰顯著民族的自信。
而這些又怎可沒了少年?
中國的新少年,愿你們茍利國家生死以,不因禍福避趨之。
中國的新少年,愿你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中國的新少年,愿你們立德樹人,傳承文明。
少年們,愿你們與天不老!少年們,愿你們與國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