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誘人的詞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夢想的東西。但現實中有人則可以富可敵國,有人卻需節衣縮食。是什么造成了人與人之間如此巨大的財富差距呢?財富和什么有關系呢?
從小所受的教育讓我相信:勤勞致富。于是一直以來,我都是兢兢業業工作,認認真真做事??蛇@樣勤勤懇懇幾十年下來,雖說衣食無憂,但并沒有財富獲得感??纯粗車?,農民們日出而作、春種秋收,不可謂不勤勞,但他們的生活遠達不到富裕;校門口的小商店店主每天也是早早打開店面、笑臉迎客,他獲得的生活最多算小康。看來勤勞致富值得商榷。
有時和朋友聊天,談論起財富的話題,對如何成為有錢人,大家也都是莫衷一是。最后只好一句話概括: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這又給財富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直到今天讀完《窮查理寶典》,我心中有了答案:財富是認知的衍生品。認知程度越高,則財富獲得越容易。認知就是對世界的認識和了解,對世間萬物的認識越透徹、越接近真相、越積極探索的人,則越富裕。
查理剛入職時是一位律師。漸漸地他發現了,那些正直的人很少需要雇傭律師;作為律師,如果要賺錢的話,通常需要賺取那些品行上有污點的人的錢,他果斷改變了職業方向。查理的偶像是本杰明.富蘭克林,通過富蘭克林,他也發現了神奇的復利效應,于是成立投資公司,專門為財富增值服務。
查理經常開玩笑說:在一個手里只有鐵錘的人看來,這世界每個問題都像釘子。為了避免成為那個手里只有鐵錘的人,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學、工程學和心理學,從而形成100多種思維模式,然后用聯系的觀點將這100多種思維模式整合起來成為一個多元思維模型體系。這樣考慮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會統籌進行,就像查理說的,這個世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查理的普世價值觀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他認為做個好人不是因為道德水平高,而是因為這符合生存智慧,好人獲得幸福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他認為人類從事一切活動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讓這個世界越來越美好,而財富的增長是美好生活的體現。像他絕不會給自己的生活惹麻煩,因此他不吸毒、不亂穿馬路,當然這也是他投資中避免失敗的方法。他奉行的價值投資,就是他看清問題本質的結果。
查理長長的問題檢查清單使他嚴格自律,任何決策都反復推敲,絕不盲目和輕率,看準目標,全然投入,這才使得他和巴菲特的公司在僅有的幾次投資中,穩操勝券。
還有查理的20多種避免人類傾向:生而為人,與生俱來的缺點都在他的竭力避免之中,我認識到查理頭腦的清晰狀況令人震驚,同時佩服他時刻讓自己處于清醒狀態。例如查理說的最多的嫉妒,七宗罪之一,他會隨時提醒自己遠離嫉妒。
查理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學習精進的,他說自己一生一直在追求知識,而財富是知識的副產品。
那么作為普通人,如何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呢?
答案是學習,與時俱進地學習,隨時保持學習能力,像查理那樣,每天醒來,發現自己又進步了。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感知力,通過學習以及踐行來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進而最終實現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