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教學以來也已經兩年多了,慢慢地我也在逐漸形成自己的方式去教學。在此整理一下我在教學中想要采取的方式,以及我希望學生們能明白的一些事情。
學或者不學,是你的事。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不想逼迫任何人去學習,包括寫作業,或者上課聽講。前提是遵守課堂紀律。至于為什么這么做,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逼迫學習帶來的后果。
現在很多學校的學習模式是這樣的,教師與家長給學生灌輸‘唯成績論’,然后教師強迫每個學生學習知識,強迫每個學生去寫作業。這仿佛讓我看到了很久以前的社會景象--奴隸社會,教師把自己變成了監工,去看管那些不聽話的奴隸。這并不是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應有的樣子。最明顯的以高考工廠——衡水中學等為代表。造成的后果就是高考之后漫天飛舞的教科書和試卷,六月飛雪看校園。多少人因為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習從而對知識產生了厭惡,從此看不進書上的任何一個字。多少人因為這樣的環境從此遠離學習而不知自己的天賦如何安放。
我見過那些因此而厭惡數學的,韓寒就不用說了,我曾經在一個群里看到他們說數學有沒有用,其中有一個人是這樣說的,我的職業是律師,生活中永遠不會用到數學的公式,我的生活里可以完全沒有數學...言語中完全可以看出他對數學的厭惡之情。按說作為律師多多少少也會用到一些從數學中誕生的邏輯,但我作為一個教數學的感到十分尷尬,并沒有試圖去勸說他,因為從小產生的這種感覺不是我一言半語可以說服的。從那時起我就暗暗下決心如果做不到讓我教的所有學生喜歡數學,那么就至少讓他們不對數學有如此惡感。
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我自己曾經也深受其害。記憶中尤其是高中時期,雖然成績尚可,但仍然會被逼迫學習,甚至偶爾會覺得整個家庭和學校都是個巨大的牢籠。以至于之后的2年以上的大學生活中除了必要的習慣性上課之外,很少學習系統的知識,險些喪失全部的學習興趣。幸好從小養成的喜愛閱讀小說的習慣讓我明白,原來學校所學的遠遠稱不上是全部知識,原來課堂之外還有好多美麗的世界等我們去探索。書籍中也不只是枯燥的概念定義,而是有活生生的人,有這樣那樣的生活,他們會笑著對你說,這邊風景很棒,你要不要來看看;原來學習也可以是快樂的。然而這一切,不是強迫式學習帶給我的,而是主動去發現才能體會到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個教育者都應該有長遠的發展目光。強迫學習,可能短時間內成績會有所提升,但每次強迫都是以喪失學習興趣為代價的。為了不知道今后能否用到的知識,用今后十幾年的遠離知識作交換,都說成年人不管對錯,只論得失,那么我想問,值么?
2.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天賦,因此,判斷是否學習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與責任。
養植物的人應該了解,尤其是奇花異草都有自己的習性。有的向陽,有的喜陰,有的耐旱,有的親水。如果所有的植物都按照同一種方式來照顧,同一時間澆水同一時間施肥,那必然會造成很多植物的死亡。雖說學校教育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仍然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于某些學生對某些學科缺乏興趣缺乏天賦的現象可以說是必然會發生的。但現在的教育體制分科教學卻暫時改變不了,怎么辦?答案在學生自己身上。這些學科擺在這里,讓他們知道學習這些有什么作用,這些知識有哪些趣味,他們會選擇自己應該學的東西。這件事,教師,家長無法替他們選擇。這是每個人的權利,以及每個人的責任。
這樣做的話,要是學生太小,不懂道理怎么辦?如果光知道玩,不逼迫學習的話是不是就被大人耽誤了?
首先,學習的概念十分廣泛,從我們降生在這個世界起,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就是學習,那我們是嬰幼兒的時候是如何學習的呢?就是通過游戲,通過玩來認識世界。因此,嚴格來說玩也是學習的一種,只不過不是正規的學校學習,高考也不考怎樣玩得更好。有關游戲和學習的關系需要用別的文章來討論。
其次,學習實際上是我們人類的本能,我隱約記得在幼兒園時期,每天都會和父母分享今天學了什么歌,學了什么知識,那時候小孩子有無限的好奇心,遇到什么都會問為什么。所以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學習過程應該是主動的。但學習興趣是怎樣丟失的呢?需要我們去思考(初中以來我花了1年半的時間想讓學生們重拾對數學的興趣,然而收效甚微)。
最后,即使他們對知識沒有興趣,但是他們會不會為目標而努力?或許是為了好成績得到贊許,或許是為了上一個好大學,甚至是為了老師家長的喜愛,有了這些目標也能主動學習。如果這些他們都不在意,那么我不覺得強迫他們去聽課、做作業會有太大效果,唯一的做法,只有等待,等待他們遇到一些事,見到一些人,幡然醒悟。
3.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命運,在命運面前,我們都只能做一個守望者。
前一段時間在微博上“我們1班”的王老師發了一個微博,上面說“畢業多年的學生來看我同事。當年讀書一點都讀不進的人,趕上了拆遷時代,現在一共賠來六套房子。最近剛買了五百萬的新房。師生相對,十分感慨。所以老師們就不要為難那些學困生了,沒準人家就有那好命”。是的,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自己的命運,那些一句話改變命運的故事都是神話。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面對命運的力量,我們都是卑微的存在。即使想改變哪怕一個學生的一個習慣,也需要更多的朝夕相處,耳提面命,遠遠不是一兩節課就能有效果的。
佛家有言,佛渡有緣人。如果一個人甘墮地獄,佛祖也拯救不了。教育上,如果一個人不想學習,那么我想,我也沒有任何辦法逼迫你去學習。因此,學或者不學,是你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