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畢業以后我就一直在培訓機構做講師,2014年3月5日我從培訓機構進入甲方工作,我只是想在甲方積累經驗,以便更好的講課,我的領導是一位很有前瞻性,有點俠氣,并且很懂得授權的領導,可惜他不久就離職了,我開始了自己摸索前行,開始看各種培訓相關的書籍,參加論壇講座,覺得書里講的都對,但我在工作中就是用不上,日子就一天天過著,每次遇到困難,我都想還不如回去做講師呢,培訓要為業務服務,有這時間我還不如自己去業務呢,說到底我就是寧愿上場真刀真槍地干,不甘心躲在幕后提供支持,拼命地做也得不到業務部門的認可,還得像條狗一樣求著人家,這和我做講師時,可以直接幫助學員成長,看著學員進步,學員那種崇拜,感恩的神情差距太遠了,我很享受被人捧著的趕腳,就這樣我一邊在甲方呆著,但心里一直想著乙方,主要是在回憶以前那種成就的感覺。
兩年后,我辭職了,還是在徘徊到底是去乙方,還是繼續留著甲方,事實上我是想多了,因為牛逼的乙方咨詢機構我根本進不去,大公司的甲方培訓部也嫌棄我以前做的工作太淺,太簡單,找了2月還是沒有找到工作,直到有一天在面試時,我和面試官討論一個領導力培訓如何評估,說到了我之前做過的一個項目:某部門兩個員工在職場起了沖突,直接領導把他倆都開除了,大領導在領導力項目中選了《管理者情商》課程,而我一直認為這種通用課程根本就不可能解決問題,培了也是白培,我還自己很得意地說“領導力培訓根本做不了評估”,他很生氣地說“你根本就沒有理解大領導為什么會選情商課程,你沒有覺察到他背后的點,你不知道為什么要做這個培訓”,我一臉懵逼,為什么呢?“是因為大領導對開除員工的下屬的處理方式不滿意,覺得他的情商不夠,評估方式是他培訓前后行為的對比”,我傻啦“對不起,我覺得你不適合這個職位”,我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出了大廈。
這一罵,把我徹底罵醒了,我拿起勇氣去面對這兩年那個爛了的傷疤,首先,是心態問題。我一直覺得自己有目標,有夢想,過去都是別人捧著我,覺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別人,有這樣的心態,我即使看再多的書,智慧也進入不了我的大腦;有這樣的心態,別人會覺得我傲慢,人脈也建立不起來;有這樣的心態,我就不能踏實地一點點地好好工作。其次,是定位問題。我到底是要做培訓管理,還是培訓師。我現在的答案是培訓管理。之前不想做是因為我沒找到這個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感。那么它的價值感在哪兒了?《水滸傳》里各個都是英雄好漢,都是業務高手,太平天國那么得民心,差點讓清朝葬送了性命,可為什么最后都失敗了呢。因為他們都沒有得到當時的知識分子的支持,因此業務沒有轉化為戰略和戰術,沒有統一的文化和價值觀,沒有把打仗的經驗復制給他人。而在企業中扮演“知識分子”角色的就是HR和培訓部門,把業務轉化為戰術,塑造統一的文化和價值觀,萃取組織的經驗,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每當想到這些,我就覺得無比自豪。
再次,從消極抱怨他人到主動承擔。這兩年確實沒有多大進步,我一直抱怨是沒有遇到好領導,好行業,好公司,一直在回憶之前美好的經歷,想想畢業后是因為團隊好我才好,現在團隊不好我也不好,我的好壞是取決于外界,是看運氣,怪這怪那,就是沒有怪過我自己,我是一直在跟隨他人,人家好,我就好,命運沒有掌握在我手里,我沒有逼著自己做老大的角色,去探索,去承擔,過去不好的責任在我,是我心態不對,定位不對,選擇不對,源頭都在我,(可能不怪我,但我必須有這種責任感才能進步),從現在開始,我就是老大,我就是源頭,我就是最后一關,我就是責任人。
這就是我過去兩年慘痛的教訓,現在我將會在新的公司開啟新的工作,過去兩年時間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我現在回到原點,成長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