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有一位女教育家,她的名字叫凌海霞,她一生不喜歡與異性交往,只想與閨蜜張元和相守一生。
后來,張元和嫁人了,凌海霞簡直氣瘋了!
自己喜歡的人居然嫁給了別人,我不甘心,我絕對不甘心。
氣憤的凌海霞霸占了張元和的女兒,她的行為讓張元和與女兒分離了30多年。
凌海霞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幼家境富裕。
凌海霞是海門三陽鎮西市鄉紳凌見之的女兒。凌家祖籍鎮江,太平天國時,凌海霞的祖父為了避難,逃到了海門。
從此以后,凌家就在海門安家落戶。
要說這凌海霞也是個奇人,她自幼酷愛讀書,卻不會說話,家人都認為她是個啞巴。
誰知道,在凌海霞9歲那年,看書的她突然開口說話,而且說得頭頭是道,令人稱奇。
凌海霞的哥哥凌宴池曾是上海銀行界的知名人士,他既是金融家又是一個詩人。
凌宴池頗有藝術修養,他愛好繪畫和文學,是當時的社會名流。
凌海霞在哥哥的資助下,讀了六年師范學校,她畢業于上海啟明女校,又在北京讀了一年職業學校。
凌海霞從小就心高氣傲,她不屑于戀愛結婚,一心想做個新女性。
民國是一個新舊思想交替的社會,當時有很多知識女性走出閨房,踏上了求職的道路。
凌海霞在30歲那年經友人介紹到蘇州張氏樂益女中任舍監,管理女學生的日常生活。
蘇州張氏樂益女中的創始人名叫張冀牖(又名張武齡),他原是安徽合肥人,后來旅居蘇州。
張冀牖的祖父是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的清代著名將領張樹聲,張家在當年顯赫一時,認識了很多有名的教育家。
例如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就是張家的座上賓。
當然讓張冀牖名聲大振是他的四個女兒,她們被世人稱為“合肥四姐妹”
這四姐妹分別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
“誰娶了蘇州九如巷張家四姐妹都會幸福一輩子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這樣評論張家四姐妹。
凌海霞到張氏樂益女中的時候,張家四姐妹中的大姐張元和正在這兒讀書。
張元和長得眉清目秀,我見猶憐。
凌海霞對張元和特別的喜歡,她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這個小妹妹。
此時的張元和剛失去了母親和祖母,她身體柔弱,性格敏感。
張元和對家人的關懷很是抗拒,對大她11歲的凌海霞卻充滿了好感。
凌海霞認張元和做干妹妹,她親自為體弱的張元和煎藥。
張元和與大她7歲的繼母韋均一關系不好,她視凌海霞如同自己的親姐姐。
可是張元和與凌海霞的友誼卻遭到了韋均一的反對,這個韋均一是蘇州張氏樂益女中的校長,她不知道為什么十分討厭凌海霞。
凌海霞在張氏樂益女中合約期滿后,韋均一沒有與她續約。
無奈的凌海霞只能黯然離開了張氏樂益女中,離開了她的干妹妹張元和。
一年后,張元和在樂益女中畢業了,她來到了上海的大夏大學。
得知消息的凌海霞也來到大夏大學任女生指導,這兩個情如姐妹的好閨蜜又可以天天相處了。
凌海霞不愧是那個年代的新女性,她立志在教育界做出一番成績。
1925年,凌海霞在哥哥凌宴池的資助下,在家鄉創辦了私立海霞女子學校。
凌海霞親自擔任該校的校長,她還幫助貧窮少女,利用縣立女子校舍,附設青年婦女文化補習班,招收了一批13至14歲的貧苦失學女孩,讓她們可以免費入學接受教育。
張元和本來就與繼母韋均一不和,她畢業后不愿意回蘇州,她接受了凌海霞的邀請,到海門縣立女子初級中學做教務主任。
凌海霞與張元和朝夕相處,感情漸深。
在相處的過程中,凌海霞對張元和的友誼慢慢變味了。
凌海霞漸漸地發現自己愛上了張元和,她討厭張元和與異性接觸,她喜歡張元和只守著自己一個人。
張元和容貌清秀,氣質高雅,有很多男人想接近她,這讓凌海霞十分嫉妒與恐慌。
為了不讓心愛的人離開自己,凌海霞對張元和嚴防死守,不許任何男人接近她。
張元和對凌海霞的心思一無所知,她是一個尋常的女人,她想要找到自己滿意的歸宿。
可是由于凌海霞的阻撓,張元和直到30歲還未結婚。
凌海霞對此感到非常的高興,她以為張元和只屬于自己。
可是盡管凌海霞對張元和嚴加看管,愛情還是來到了張元和的身邊。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張元和遇到了昆曲小生顧傳玠。
顧傳玠長得英俊瀟灑,人又溫和;張元和對顧傳玠一見傾心,他們就此談起了戀愛。
凌海霞見張元和與別人在一起,她心中別提有多著急了。
為了能夠與心愛的閨蜜不分離,凌海霞用盡了手段,可是張元和依然決定與顧傳玠結婚。
1939年4月21日,張元和與顧傳玠在上海結婚,這時候的張元和32歲,顧傳玠30歲。
失去張元和的凌海霞自此恨上了顧傳玠,她在心中默默地記上了這筆帳。
在婚后,張元和生下了一個女兒,顧傳玠十分喜歡這個女兒,他為女兒取名顧玨。
顧傳玠視女兒為掌上明珠,一刻也不愿意分離。
在顧玨18個月大的時候,凌海霞來探望張元和。
張元和因為身體原因導致兩次流產,身體虛弱的她對照顧孩子總顯得力不從心。
凌海霞以關心的名義將顧玨及奶媽帶去三元坊居住。
不久之后,凌海霞決定收養顧玨,并為其改名凌宏。
顧傳玠知道后堅決不答應,自己心愛的女兒怎能給別人。
思女心切的顧傳玠堅決要求討回女兒,可凌海霞卻強行霸占著女孩不肯給。
張元和念及與凌海霞的舊情,笑著安慰自己的丈夫一一
“就當是送凌姐姐的禮物吧。”
顧傳玠見妻子這么說,心中雖然不舍,也只能默不作聲了。
后來,張元和又生了個兒子,這才讓顧傳玠心里舒服了些。
凌海霞不僅給顧傳玠的女兒改了姓名,更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這個女孩。
“顧傳玠,你搶走我心愛的閨蜜,我就搶走你心愛的女兒,這樣做十分的公平。”
按照凌海霞的要求,凌宏從小就喊她為“爹爹”,這個女孩長到26歲都沒有結婚。
1949年5月,顧傳玠帶著全家移居臺灣,而凌海霞卻帶著養女選擇留在大陸。
從此以后,張元和夫婦與女兒海峽阻隔,骨肉分離。
張元和夫婦與女兒顧玨分別了32年,等到再見時已經斗轉星移,物事人非了。
1966年,顧傳玠與凌海霞在同年先后去世,可憐他致死也沒能見到心心念念的女兒。
1980年,在凌海霞去世后,張元和輾轉在美國終于見到分別了32年的女兒。
母女相見,欲訴還休,悲歡離合,淚眼婆娑。
此時的張元和已經到了垂暮之年,而她唯一的女兒也已經到了不惑之年。
凌海霞為了一己之私霸占了顧傳玠的女兒31年,致死都沒讓父女倆見上一面,或許這是她對顧傳玠最好的報復。
縱觀凌海霞的一生是扭曲的一生,她對張元和的依賴是畸形的愛戀。
凌海霞的性格為何會變得如此不可理喻,是否與她幼年遲遲不開口有關,這其中的原因永遠沒有人會知道。
不管怎么樣,凌海霞的行為造成了張元和夫婦一生的痛苦。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一個喜歡讀書,癡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蘭自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