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上電視是在2002年,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感謝學校給我提供的資助)來到我們中學建立民族班的啟動儀式上,我榮幸成為民族班的代表上臺發言。當時有廣西電視臺的主持人和記者采訪錄像后播出的。后來聽親戚(外出打工的)說,他們在電視上看到我了。 但是其實我自己并沒有看到自己在電視上的樣子,不知道表現得多糟糕。但是聽到鄉親們說:你都上電視了!真厲害!
第二次上電視是2005年吧,廣西在線的新聞記者來到我們高中采訪我,并帶我回到老家。整個拍攝過程,對于當時15歲又有點內向自卑的我來說,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因為我暈車,而且當時的話題也比較沉重。所以當時辛苦遠道而來給我做采訪的記者哥哥姐姐們,我都已經記不起來了,真的感到萬分的抱歉。當時很害羞,沒敢和他們交流。后來節目播出之后,我還是沒有看到電視上的自己,但很多人在電視上看到了我,并給我提供了幫助,在此表示最最真誠的感謝!
這兩次新聞采訪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攝像師都是比較壯實的,因為他們都要扛著重重的攝像機、三腳架,還拖著長長地線。整個拍攝過程非常的復雜,攝像師都很辛苦!當時應該是進行的先錄后播的方式。
第三次上電視,....我還沒上
應該說是,我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家鄉的親朋好友了,是2016年12月29號。
這一次,是我在成都的辦公室里,通過喜愛直播這個網絡直播平臺,觀看了我們村里在新的村委會操場上舉行的首次晚會。整個晚會沒有絢爛的燈光,沒有優質的音響,沒有大牌的明星,沒有完美的節目,只有微弱的燈光,帶有濃重方言的發音,和微微緊張的表演,但是卻非常的真誠。我滿懷激動的心情看完了。整個過程中還時不時的互動,將我們的晚會直播分享到村里的交流群,分享給市政的朋友們。
第二天又給我們江南初級中學的元旦晚會進行了直播。
有人說,大學讀完沒有用!有人說,給女兒讀書就是給人養媳婦!還有人說,這樣的視頻要上首頁嗎?
我說那晚我感動地哭了,你信嗎?
終于自己選擇的職業,可以為家鄉的發展所用;因為讀書才有機會參與創新產業,也才能提供這樣積極向上的支持;這樣的活動,這樣的直播,展示了我們家鄉的新面貌,從衣不蔽體,實不果腹到現在的殷實生活,精神生活也在不斷地提高。我們沒有墮落!
我希望能夠多將家鄉辛勤勞苦,積極向上的一面傳遞出來,更希望能夠把新科技新技術新知識傳遞給家鄉的父老鄉親。對于這幾年熱火朝天的網絡直播功能/產品,讓直播的成本大大的降低,成為平民化,讓信息更加能夠快速便捷及時的傳播。但是沒有一款產品適合我們,除了喜愛直播平臺。
我也在某個平臺上看到曾參加過某臺歌唱節目出名后的農民,借著名氣在村頭開了直播間,不可否認其歌唱的實力,但是其連麥直播聊天的內容真是讓人感到羞恥。很多直播平臺的功能都非常豐富,產品形態也很完美了,但其內容很多不堪入目。喜愛直播平臺的內容都是積極向上的:市政新聞、健身、騎行、比賽、旅行等等,文化價值觀和我們家鄉的發展是一致的。
因為自己工作的關系,能夠便利實用喜愛直播相機進行直播,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
但個人能力很有限,能夠做的事情也很少,情懷最后被現實打敗。但是,也要保留最后的一點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