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衙
昨天有人問我,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她說,坐在電腦前,就是沒思路。
我問,你想寫什么呢?她說不知道該寫什么好,就是想達到日更的目標。她問我是如何每天都能寫出10多篇的,她以為我一定有什么技巧。
其實,我只想說,不要為了寫作而寫作。為什么很多人一定要把日更作為目標呢?就算每天都能堅持寫一篇文章,你堅持一年兩年后就真的能提高寫作水平么?
舉個例子,大家每天都堅持吃飯,可是能成為美食家的又有幾人呢?
數量和頻率都不能代表質量,要堅持寫好文章才是正確的方向,否則為了日更而日更,為了寫作而寫作,只會在寫作這條路上走火入魔。
對于寫作,我的理念是要自然而然的發生,就是你腦子里有想法的時候才要寫。而不是什么想法都沒有,坐在那里幻想憑空制造出一篇文章來。
寫作要有想法,想法從生活實踐中而來。寫作更重要的是踐行生活,而不是脫離生活。寫作需要有知識,又能把知識結合經驗加工成干貨,寫作要傳遞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就是你的知識與經驗形成的理念。
再談如何能完成日更,其實日更并不難,難的是沒有素材。就好比做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素材充足,運用寫作技巧,稍加排列組合,就能形成一篇文章。平時要多積累素材,要多記錄想法,也要多接受新知識。
寫作不能脫離生活,就算你是個作家,你也要有別的角色,這樣你才能體驗生活。如果把自己當作一個作家,拒絕其他的角色,高高在上不與生活接壤,不接地氣兒,寫的內容會無比空洞。
不要為了寫作而寫作,一定要多去體驗生活。盡可能多的去體驗不同的角色。如有可能,也可以多經歷其他職業。這樣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思緒。
我最初做專欄作家的時候,也有一段時間無比痛苦,那個時候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江郎才盡了,因為以前我每天能寫20篇文章,可是做了專欄作家后,忽然發現寫不出文章來了。坐在電腦前一坐坐到凌晨,就是寫不出來。
后來一個很著名的作家提醒了我,他說你這個段子手不可能寫不出東西啊!這我才恍然大悟,我都忘了我自己是段子手了。段子手是自下而上的,把生活中的事情調侃吐槽編成段子。既然我是段子手,所以我肯定能寫出東西來。寫不出來,是因為我從上自下的思考,這樣架空生活,不接地氣兒,是不會寫出東西來的。
所以那段時間我就不去主動寫作了。我平時做做情感咨詢、去企業講講課、參與參與朋友的初創公司,陪伴家人出去玩,生活過得很充實。當我不去想要怎么寫作時,我就發現很多靈感自己會出來找到我,而不是我去找靈感。從此我發現,日更并不是難事兒,因為我的一切所見都會引起所思所想,這樣就可以源源不斷地輸出內容。
我曾經為了寫一部有關創業的小說,就真的去擺地攤,去體驗小販的生活。這樣才能寫出城管來了時小販的心境。當我想寫創業者的狀態時,我真的去參與開公司,真的去創業。這樣才能知道創業者的心態,這樣寫出的才真實不空洞。
所以不要為了寫作而寫作,寫作不是目的,寫作只是一個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