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篇出來,有朋友猜寫的到底是哪位。有猜是龔定庵,有猜是金圣嘆,雖然這兩位也是有名的大才子,但的確不是,其實我寫的是李漁!
李漁,什么鬼?沒聽過啊!不要覺得自己讀書少,這不怪你,就像有些流行歌曲你特別熟悉可就是不知道誰唱的,李漁也一樣,他的作品,比他的姓名可有名太多啦!
金瓶梅有不有名,那是他親筆改編的;古代第一小黃文肉蒲團,也是這位先生的杰作;當然,這位李先生可不僅會寫風月,在審美情趣上也堪稱一絕,他寫的《閑情偶寄》,內容涉及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和頤養,被林語堂贊為中國貴族生活藝術指南。
這位先生的名字也很霸氣:仙侶,字謫凡,號天徒,名字之拽跟李白有得一拼。然而他就帶著這個霸氣的名字,把妻妾拼湊個戲班子,猥瑣地到處打秋風過活,堪稱行走的夜總會,為無數達官貴人陶藝情操。
這個被稱為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多才多藝的人,在戲劇、文學、詩詞、性學、室內裝修、園林藝術等33歌領域都堪稱絕對專家的人,身上卻有著太多的爭議。與他同時的袁于令就說:“李漁性齷齪,善逢迎,游縉紳間,喜作詞曲小說,極淫褻。常挾小妓三四人,子弟過游,使隔簾度曲,或使其捧施行酒,并縱談房中術,誘賺重價。其行甚穢...”
一個貪財、好色的渣男形象躍然紙上。但拋開人品不論,他的文采、他的戲劇的確讓他在當時名滿天下。在那樣一個交通殊不發達的年代,文化信息的傳播尤為緩慢,而他竟然能在短短數年之內做到舉國沸騰,令仕宦吏民爭相與之結交。這樣看,李漁的劍走偏鋒又顯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這個明末清初第一風流才子,一生著述豐富,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閑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萬字。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然而在這些作品里,最受當時人追逐的無疑是《十二樓》,其劇情之離奇,結構之巧妙,寓意之深刻堪稱絕品,現在的編劇看了得汗顏之死,
所以,從明天起,我將開講李先生的《十二樓》!明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