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媳婦從三姐處接回來,到家看到兒子打游戲,媳婦又數落我和兒子了。
原話我就不轉述了,大概意思是——打游戲這么積極,某課外班課上題目正確率不高,課下的作業又沒完成,還有時間打游戲。我則是對兒子關心不夠,他打游戲也不管——媳婦撂挑子不干了,最后放下狠話,課外班以后讓我管,兒子要是不想上就不上了。
我首先要承認自己的錯誤,我這個人比較懶,有依賴性,凡是媳婦管的,我就不去管,完全交給媳婦。我所管的事情,我又不能全心全意地管,我自己的事情比較多,又是跑步,又是學英語,又是炒股票,又是找工作,可能比較自私吧!不過媳婦既然交給我了,我就簡單管管吧。于是就有了我和兒子的對話。對話比較繁雜,我還是只說大體意思。
這是某數學課外班兒子的學習記錄表,課外班老師發給媳婦,媳婦轉發給我的。
我把兒子叫來,讓他給我解釋上面表格的意思,他真的很懂。一個個地給我講。
哦,講次1~7就是7堂課,1堂課是一周,直播學習和回放學習,時間不夠就是紅字,時間差強人意就是黃字,時間足夠是綠字。正確率和互動率是針對課上的題目,互動率有疑問,打算后面問問老師,畢竟回放學習,是如何界定互動率的真不清楚。后面未提交就是說,課后作業沒完成。ok!兒子給我講明白了。
然后我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兒子說前面確實有些懶,沒有及時完成作業。而后面又因為前面有關聯,不會做,進度就這樣越拖越慢,最后導致上周和這周的作業都沒完成。
我問他后面打算怎么做,課外班想不想上。兒子說還是非常喜歡數學的,希望可以往后學,但是這周時間有些緊,希望可以只完成上周的作業,這周的如果有時間就做點,沒時間就放到下周做。我說沒問題,可以這樣。兒子又說,語文課他興趣不大,感覺數學有標準答案,有公式可以代入去做,但語文課的知識非常龐雜,很難抓住重點,即便有一些方法,也需要自己細心品。我和兒子說,語文課其實重要性多于數學,數學學到最后也是需要語文功底的,畢竟把一件事講清楚更需要語言運用的能力。但語文課外班,如果兒子不想上可以不上,替代的方法是要多涉獵書籍。書籍不能只看小說,也要看各種雜學知識。很多概念殊途同歸,看得多了,到最后都能相互關聯起來。兒子說,語文課先把這幾次課學完,再考慮。OK!我給他這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