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①?求善賈而沽諸②?''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注釋】
①韞(yùn)櫝(dú):藏在柜子里。韞,藏。櫝,木柜子。
②賈(gǔ):商人。賈又同“價”,價格。取后一義,善賈便成了“好價錢”。沽(gū):賣。
【翻譯】
子貢說:“這兒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起來呢,還是找位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它吧!賣掉它吧!我在等待識貨的商人啊!”
【解讀】
君子當積極進取
儒家有著強烈的進取精神。子貢將孔子比作美玉,然后詢問他對于出仕的態(tài)度。面對學生的試探,孔子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那就是積極入世。
? 孔子當時的時代是禮崩樂壞。魯侯的權(quán)力在三個大臣手里。而大臣的權(quán)力在家臣手里。魯國此時的權(quán)力在季孫氏的奴仆逆臣陽貨手里。所以孔子此時不愿出士仕。而弟子們都希望老師入世。參與治理混亂的國家。因此,他才說出了“待賈而沽”的話??鬃酉M约撼鍪说臅r候,能夠找到“識貨”明主,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單純地為做官而做官。這一點,也是杰出的政治家與一般政客之間的區(qū)別。
孔子一生推行恢復周禮,用周禮來幫助圣主明君治國平天下。可惜的是,他周游列國十四年,卻沒能遇到賞識和重用他的人??鬃与m然生不逢時,但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卻被傳承下來,成為后世士子們的精神財富。所以,在孔子以后,儒士無不秉持這種入世的精神,積極尋找機會建功立業(yè)。戰(zhàn)國時期,孟子成為一代大儒,與孔子一樣,他也渴望得到執(zhí)政機會,行仁道于天下。他帶著一眾弟子,四處游說,但遺憾的是,他的遭遇與孔子沒有太大區(qū)別。
? ? ? 秦朝時候,叔孫通先后事秦二世、項梁、楚懷王、項羽、劉邦等人,其圓滑世故備受后人非議,連他的弟子都不屑他的為人,說他“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他的另一面,叔孫通之所以不避詬病,如此作為,無非是想尋得機會,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他這種不屈不撓的入世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最終,因為劉邦制定宮廷禮儀而備受重用,也為后世儒家崛起開辟了道路。之后,名士陸賈追隨劉邦,靠著卓越的口才獲得信用。陸賈經(jīng)常在劉邦面前稱引詩書,劉邦聽得很不耐煩,大罵道:“老子馬上得天下,怎么用得著詩書?”陸賈慨然反問:“馬上得天下,難道還能馬上知天下嗎?”從而折服劉邦,獲得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建立了被后世稱揚的不朽業(yè)績。像叔孫通、陸賈等人,熱烈追求理想,不愿身死名滅的精神,正是儒家積極入世的表現(xiàn)。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儒家的這種積極精神也不例外。這種精神如果過了頭,忘記了“仁道”理想,就會演變成一種嚴重的功利主義,進而激發(fā)為求名利不擇手段的行為。吳起早年喜歡兵法,也曾經(jīng)拜孔門高徒曾子為師,學習治國之道,后來到魯國做官。當時,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國國君想任命吳起為將軍,但是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所以魯國國君對他還是有些懷疑。吳起一心想當上將軍,一展自己平生所學。所以,在得知魯穆公對自己有所懷疑時,就回到家,殺了自己的妻子,并砍下妻子的頭拿給魯穆公,以此表明自己的心跡。魯穆公一見,非常感動,就任命吳起做將軍,率領(lǐng)軍隊攻打齊國。吳起果然不負魯穆公的重托,率領(lǐng)魯國軍隊,大勝齊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殺妻求將”的故事。吳起的做法已經(jīng)不是儒家的積極進取了,這種行為明顯違背仁道,是嚴重的功利主義,應該受到批判。
? ? 孔子這種積極入世的強烈愿望,對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他喚起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推行仁道、造福社會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也喚醒了功利主義者追名逐利的野心。中國歷史上,這兩種人的都是數(shù)量巨大、能量驚人的,他們分別以自己的作為,影響了或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其中的利害,值得現(xiàn)代人深入琢磨。
? ?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在二十世紀的今天,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應該找準適合自己的平臺。對領(lǐng)頭羊的價值觀,使命感要能充分了解和評估。不能只為了仨瓜倆棗就浪費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和磨滅了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