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初始是閑散的,教課和練車都未開始,12號之前我是位自由人。
也不完全是自由的吧,比如每日準備三餐,并不討厭,卻有時也不得不要中斷我喜歡的事,蠻喜歡每天買個新鮮菜回來耐心洗菜切菜炒菜的時光。
有些菜放進油鍋悶悶的,像溫柔的姑娘;有些像發怒的男孩,跳進油鍋引起一場大火,玉石俱焚的沖動;還有些便像活躍的孩童,惹的油濺到手臂上,昨日還濺到了臉上,刺刺的。
每日除了家務三餐,午后便有大把時間繼續我的十字繡工作,電視里是不知名的電影,管他呢,有聲音就行。
一位好友說“你還真是…過著中年婦女的生活”
風里雨里一直默默守護在原地。
表妹同學作為主唱有個小型演唱會,四個孩子準備出發時老媽興起要和我們一起去
老年人都是拍照狂魔么,給我們各種拍。表妹同學是趙雷迷,發型也是趙雷同款,瘦瘦的男孩抱著把吉他坐著酒吧椅,挺好的。同為趙雷迷的準大二學姐秒變其迷妹。 回來后表妹說“我那個同學說他唱時你一直笑還跟著唱”畢竟我的位置是全場最佳。
喜歡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期間發了條消息——“要是你在就好了”
從前他未紅時總喜歡在路上手機外放他的謠,自從成都這座城被越來越多得人拜訪,《成都》也傳遍大街小巷后,自己更喜歡戴上耳機靜靜聽他。
回程老媽說“我不太喜歡趙雷的歌”
“我是趙雷迷”
“我喜歡第一個小孩唱的”
“他十三歲,和你兒子一樣大”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這是你那個年代的歌吧”
“對啊”如此廣場上便響起了一老一少的歌聲
索性我喜歡那個年代的歌
回家和她爭論大學戀愛問題,各執一詞,能言善辯。最后她說“那你們三個明天都給我帶對象回來,帥哥美女,帶不回來把你們踢出去。”
“媽其實我現在挺知足的。上大學之前什么都想要,可是大學四分之一結束了,想要的東西變得很少了,因為覺得自己擁有的,已經很多了”
“我覺得我這個暑假變勤快了,寒假早上完全起不來更沒吃過早飯,現在七點左右自然醒,肯定是復習周養成習慣了”
“長大了就勤快了”她說。我想,大概是懂事了,但好像懂事的孩子總沒有糖吃。
從前覺得自己極為普通,普通到讓人轉身忘記。可是,感謝大學,讓我慢慢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心口如一,由著性子。
今天播開《我的少女時代》,總是比潮流慢半拍,好像是去年的劇了。
“女生的青春時代可能都會遇到一個歐陽,但是她很少遇到一個徐太宇”
不講評電影,但是推薦姑娘看,雖然可能很多姑娘一生都遇不到那個徐太宇。
說到這兒,想起了初三那個男同桌,起初我們是拒絕做彼此同位的,我是純粹不想和男生一桌,而他…初中時代總是紙條橫行,同桌一天后,我寫了張紙條——“你討厭我?”
紙條過了會兒推回來“沒有啊”
“那怎么這么拒絕和我同位?”
“就是覺得你嘰嘰喳喳活潑了點兒”
“……”
事實證明我們后來相處的非常好,所有屬于男女同桌的純粹,感謝班主任的安排,讓我以后從未和男生同桌的校園生活顯得沒那么乏味。有些回憶啊,載在課間一群人瓜分的零食里,載在感冒時遞來的感冒藥里,載在下雨碰巧多出來的一把傘里,載在我生氣哭鼻子時你送過來的零食里,載在你挨處分我極其不習慣一人獨占兩張課桌的孤獨里,載在…無數交心或是考前相互鼓勵的字條里……
隨著年齡首位數字由1逐漸變為2,好像很難找到可以像那個時光一樣純粹對彼此好的感情了,卻又無關風月。
索性,我曾遇到過那樣的幸運。
一塵不染的真心。
閑言碎語,把酒東風,且共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