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病的人說自己餓了,有可能是要病愈,也有可能是回光返照。司馬朗說“餓”的原因,無疑是后者。司馬朗之死在漫天大雪中被帶過。然后,和侯吉一起,司馬懿就看見了流星?!坝^星”,是《三國演義》中經常出現的內容,落星必有大事發生。隨著流星的隕落,本劇時間就轉到了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即陸機《悼魏武文》“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一句所說的那一年,曹魏最艱難的一年。那一年,夏侯淵被黃忠斬殺于漢中、曹操進軍漢中但難有進取只好撤兵、孫權在合肥繼續騷擾、忠于漢室的魏諷等人在許都組織反曹活動、荊州關羽向北進軍威脅許都“威震華夏”、中原群盜響應關羽,形勢突然對以復興漢室為旗幟的劉備大好——這,也可看作是大漢王朝的“回光返照”吧,因為再過一年,東漢,就滅亡了。
2、楊修其實是死于曹劉漢中爭奪戰,曹操在漢中前線不得進取,此戰對他來說,成了“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而在本劇,漢中之戰被直接略過,直接跳到了關羽北伐一事,楊修得以多續命幾個月。
3、和漢中爭奪戰不同,抵抗關羽一戰,曹操并未親臨戰場一線。他先遣于禁、再遣徐晃,而后只是由關中返回洛陽遙控戰事。與劉備進位漢中王幾乎同時,關羽揮兵襄、樊,劍指宛、洛,威震華夏,“假節鉞”的他有擅自行動的嫌疑。不過,“假節鉞”本來就可以被視為有自行行動的特權。關羽的行動目的,恐怕并非劇中曹操說的,要到許都去劫走漢獻帝、好讓劉備學他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4、本集和下一集可以被看作是楊修的謝幕表演,其實也可以說是他死前的“回光返照”。編劇略去漢中爭奪戰,而把楊修的最后演出由漢中移植到襄樊戰場,我私下猜測編劇的用意,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借助曹魏政權的最危急時刻,鋪陳故事,更有緊張感;二是襄樊戰事進行中,曹操欲遷天子于鄴城之時,史籍所載司馬懿確實曾建言曹操,不能遷都示弱、可連結孫權,后來孫權果然出手坑了關羽,這建言對于司馬懿來說是很精彩的表現,與楊修正相匹敵——楊修的謝幕演出總要有個好對手吧;三,則是有可能為了方便讓劇情在楊修死后就直接跳到曹操的死——曹**于次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5、楊修對司馬懿拱手并舉酒,說是“酒逢知己”。其實把這“知己”一詞解釋成“對手”恐怕更準確。本劇不惜通過略過漢中保衛戰、給楊修續命,來為兩人設置最后的角斗場。這危急時刻,兩人就好比以前武打電影結尾高手在大火焚身關頭的打架,如果不能是一個人打死另一個人,那么就只能兩個人一齊死。
6、本劇以不得已的“遷都”對應奪嫡,也算挺有創意,不過看看地圖的話應該知道,其實洛陽和許都一樣危險。楊修和曹植的訣別,他要“從其游,而為之死”,雖有曹洪對曹植的不要成了楊修的棋子的提醒,但那熱血俊杰的形象仍然鮮活,楊德祖的謝幕演出仍然算得上豪壯。如今他要退場,還須對他道一聲“辛苦了”。
7、曹操對楊修說“借汝一物,以安軍心”,這話其實出自《三國演義》第十七回“吾欲問汝借一物,以壓眾心”“欲借汝頭以示眾耳”,被借頭的人是王垕,同一回曹老板還有一句臺詞人氣更高,那就是他對死前的王垕說的“汝死后,汝妻子吾自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