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情的重要性——善解人意才會愛
會共情,才能避免愛人有“婚外戀
當我們有些感受和想法,得不到家里人的理解的時候,除非我們走向抑郁或麻木自己的方向,否則我們就會走出家門去尋找可以理解我們的人。因為我們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我們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需要真正有連接的關系。
二、共情的2個基本功
1、接納對方的情緒
共情的這個基本功,就是我們在遇到一個人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去關注對方現在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要去覺察和感受對方的感受。這和述情的基本功中時刻覺察自己的感受是一樣的,只是那是覺察自己的感受,這是覺察對方的感受。
2、準確地描述出對方的內心感受
“做一個深呼吸……”
“現在開始放松你的身體……”
“當你的身體完全放松后,請你開始回憶一件曾經給你帶來很大負面情緒的事情,當你回憶起那件事情后,請努力地去找那件事情給你帶來的感覺,當你感覺到那件事情給你帶來的感覺后,你就點點頭,我們就開始。
三、共情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接受
當一個人有了情緒后,去接受這個人有情緒這個事實,并且開始關注這個人經歷了什么。
注意:使用的語句一定是問號結束的—“你好像不開心?”“你好像挺生氣的?”這樣做是因為你是在向對方求證,而不是肯定的語氣,因為你不是對方,只是在猜,語氣太肯定給對方的感覺是你關注的是你有沒有猜對,而不是他的情緒,你在炫耀你能看穿他的心事這種本領,而不是關注他的情緒,這樣的話,他的感受會非常不好。
第二步:了解
在第一步接受并關注了對方的情緒后,緊接著就是要了解他內在的感受和發生的事情。
第三步:表達
是整個共情的步驟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即便前面都做得很好,只要這個步驟沒有做好,基本是前功盡棄,甚至還有更不好的感覺。
什么叫起情緒的內在過程?每個人起情緒內在都是有個思維過程或感受過程的。
在前面我們介紹過,很多時候,理性情緒的產生是一個由事件到看法、再由看法到情緒的過程,有時就是要用你的語言表達出這個過程,并不是去說他做得好或想得對,而是像對他說的內容做一個總結。
第四步:啟發
啟發是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對方進行思考,也會一定程度地“影響”到對方。
把啟發又分為兩步,實際上是兩個角度,不一定非要按照步驟來進行:
第一步:啟發對方理解他人,或從另外的角度看問題。
問句基本是:
“你覺得他為什么會這樣做?”
“為什么他不這樣對其他人?”
“他每次都這樣對你嗎?”
“你們之間發生過什么不愉快嗎?”
“為什么會到今天這個地?
目的都是讓對方去做更多的思考,視野變得更寬廣,看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這還有利于幫助其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少起情緒。
對方的情緒有沒有被充分地理解和釋放,是有一些信號可以幫助你做出判斷的:
1.語速放慢;
2.語氣中沒有了情緒色彩;
3.露出笑容;
4.不自覺地深呼吸;
5.陷入沉默;
6.主動表達對事情的不解和困惑等。
啟發的第二步:是引導對方去關注未來、關注解決方案
四、共情本來并不應該有步驟,因為這是一種態度、一種能力
基本的態度就是:
1.接納對方有情緒;
2.先關注“情”再關注“事”;
3.用心聆聽和了解對方到底經歷了什么;
4.表達出你聽后理解到的對方有情緒的原因和過程;
5.不評論對錯;
6.不直接給出你的建議;
7.引導對方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
8.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對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