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辛虞。
前面講的述情,主要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而共情,講的更多是理解別人的內心感受。
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在以后和伴侶相處的過程中,也不能理解伴侶的內心世界,這也會使得他們的親密關系困難重重。
先來說說什么是共情能力?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善解人意。理解對方的內心感受。特別是當對方內心有不好的感受時,善解人意的人會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理解,被支持。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找對象的要求都是希望對方善解人意。
在開始之前,辛虞先講講一個關于共情的誤解。有人對共情的誤解是共情就是接納別人的負面情緒,很多人不想被對方的負面情緒所影響,所以選擇了不共情,這是他們對共情的理解。
辛虞之前看過一本書,里面描述了一個沖浪場景,辛虞覺得很適合用來描繪共情。如果我們將人的負面情緒比作是一場海浪,那么我們去共情別人,就是站在沖浪板上沖浪。既要站在海浪上面,又不能被海浪卷入進去。被海浪卷入,那對方的負面情緒可能也會影響到我們,讓我們變得消極。所以,共情,沒有那么簡單。不是簡單的接納別人的負面情緒。
現在我們來看看,如何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吧。
01 共情的兩個基本功
基本功一:接納對方情緒
共情的第一個基本功,是對情緒的關注和接納。比如生活中,別人心情難過在哭泣,有人可能會說“哭有什么用,生活不相信眼淚,你現在不應該難過,應該想著如何解決問題”。這種人思維太過理智,只想著解決問題,不關注對方的心情。
要知道,人在內在的情緒沒有得到理解的時候,內心是非常痛苦的,這個時候常常是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
接納對方情緒,是指我們在遇到一個人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去關注對方現在的心情是怎么樣的,要去覺察和體會對方的感受。只有經常關注對方的心情,我們才能知道對方的心情有什么樣的變化。
有的人覺察不到別人的感受,很可能因為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自己有很多渴望得到滿足,比如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注意力都在別人怎么看自己上。這樣的人需要先療愈自己這些缺失,然后才有精力關注別人的感受。
基本功二:準確描述出對方的內心感受
當對方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準確地描述出對方的內心感受,那么對方身上的負面情緒就會得到減弱和釋放。并且對方還會對你有一種親切感,感覺自己被理解了。
婚姻中也是一樣,如果你能說出伴侶內心的感受,他會感覺你理解他,就會感覺你們之間心與心的距離很近。
02 四步練成“共情高手”
第一步:接受
當一個人有了情緒后,去接受這個人有情緒這個事實,并且開始關注這個人經歷了什么。簡單說,就是你注意到對方心情不好了,那就開始去關注對方的心情,并且關注的時候是以一種接納的態度來進行的,允許對方心情不好。有的人不接納對方又負面情緒,所以會去指責和批評有負面情緒的人,要求他們吧情緒壓抑起來。
第二步:了解
在第一步接受并關注了對方的情緒后,緊接著就要了解他內在的感受和發生的事情。
一個人有負面的感受,一定是有原因的,哪怕這個原因不是當下發生的事情,也許是以往的某件事,也許是對眼前的境況的一種傷感,也許是對未來的一種焦慮。
所以需要我們聆聽對方講述事情的經過,在聆聽的過程中,一定要把事情從頭到尾聽完,認認真真的聽,中間盡量不要打斷對方,讓對方感覺到完全被關注和接納。當如,如果對方不愿意現在說,那也不要勉強,給對方留點時間,對方想說的時候再聽他說,這本身也是共情。
第三步:表達
表達是比較關鍵的一步,如果這個步驟沒有做好,前面的基本就是前功盡棄,甚至還有更不好的感覺。
很多人聽完別人的故事后,會說“你沒問題的”,“加油”,然后拍拍對方的肩膀,貌似關心的樣子。但這都不是共情,這些話像是在說“我并不想跟你的感覺在一起,你自己承受吧”。
人們不需要這些,人們需要的是被理解。怎么才能讓對方感覺到你是真的理解了他呢?你需要用語言表達出你對他的理解。表達出對方起情緒的過程,不去評論對錯。
第四步:啟發
在共情的過程中,當表達出對方起情緒的內在過程,基本上對方的心情就會好很多。因為他既被接納和關注了,又滿足了訴說的需求,也被理解。所以一般到第三步,共情就可以結束了。
但是如果你愿意,還可以做些事情,那就是引導對方思考,引導他去關注如何解決問題,如何面向未來。
我們需要通過問“為什么”,讓對方去思考他人的出發點和需求,或者看到實物發展的基本規律,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邏輯上。讓對方去做更多的思考,視野變得更寬廣。
“為什么會到這個地步呢?”
“為什么他會這樣做?”
“你們之前發生過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嗎?”
啟發的過程基本都是提問,并不給答案。而是促使對方自己去理解別人或者思考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你甚至有可能都不知道怎么解決這些問題,但依據這個原則你就可以啟發對方,讓他去思考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參考資料
趙永久:《愛的五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