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關注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看到咱大山東的時候,不禁眼前一亮。活了20多年,對于那些吸粉無數的經典魯菜,我竟然還沒嘗幾樣。
如果能給我一次機會,我只想說,請給我來一桌!
嗨,要一起嗎?
我(ni)請(mai)客(dan)
……
魯菜,起源于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漢族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一個自發型菜系,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全面、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魯菜口味鮮香脆嫩、突出原味、以咸鮮為主。
經典魯菜一覽
一品豆腐、蔥燒海參、三絲魚翅、白扒四寶、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扒原殼鮑魚、油燜大蝦、醋椒魚、糟熘魚片、溫熗鱖魚片、芫爆魷魚卷、木樨肉(木須肉)、膠東四大溫拌、糖醋里脊、紅燒大蝦、招遠蒸丸、清蒸加吉魚、蔥椒魚、糖醬雞塊、油潑豆莛、詩禮銀杏、奶湯蒲菜、烏魚蛋湯、鍋燒鴨、香酥雞、黃魚豆腐羹、拔絲山藥、蜜汁梨球、砂鍋散丹、布袋雞、芙蓉雞片、氽芙蓉黃管、油潑豆莛(tíng)、陽關三疊、雨前蝦仁、烏云托月、黃燜雞塊、鍋塌黃魚、奶湯鯽魚、燒二冬、泰山三美湯、清湯西施舌、賽螃蟹、燴兩雞絲、象眼鴿蛋、云片猴頭菇、油爆魚芹、酥炸全蝎等。
哇塞!
竟然有這么多經典魯菜沒吃過……
我列舉的這些經典魯菜,
其實,
它們主要歸為三大流派:濟南菜、膠東菜、孔府菜。
請聽我慢慢說來……
濟南菜
濟南風味是魯菜的主體,在山東境內影響極大。濟南菜以湯菜最為著名,俗話有“ 唱戲的腔, 廚師的湯”。其清湯、奶湯制法在《齊民要術》中都有記載。濟南菜注重爆、炒、燒、炸、烤、氽等烹調方法。濟南菜講究實惠,風格濃重、渾厚,清香、鮮嫩。
代表菜品
1.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原名為紅燒大腸。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成菜后,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色澤紅潤,質地軟嫩,肥而不膩,鮮香味美。
典故/歷史記載
九華樓的一位杜姓老板對“九”字有特殊愛好,什么都要取個九數,因此他所開的店鋪字號都冠以“九”字。有一次杜氏宴客,酒席上了此菜,眾人品嘗這個佳肴都贊不絕口。有一文士說,如此佳肴當取美名。這個客人一方面為迎合店主喜“九”之癖,另外,也是贊美高廚的手藝,當即取名“九轉大腸”,同座都問何典?他說道家善煉丹,有“九轉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轉”,可與仙丹媲美,舉桌都為之叫絕。從此,九轉大腸之名流傳至今。
2.糖醋黃河鯉魚
濟南北臨黃河,故烹飪所采用的鯉魚就是黃河鯉魚。此魚生長在黃河深水處,頭尾金黃,全身鱗亮,肉質肥嫩,是宴會上的佳品。成品菜香味撲鼻、外脆里嫩,酸甜口味。
3.奶湯蒲菜
此菜使用的蒲菜亦稱“蒲筍”,是大明湖里特有的多年水生草本植物。用奶湯和蒲菜烹制成的“奶湯蒲菜”,湯呈乳白色,蒲菜脆嫩鮮香倍增,入口清淡味美,是高檔宴席之上乘湯菜,素有“濟南湯菜之冠”的美譽,歷來被人們譽為濟南第一湯菜。
典故/歷史記載
《濟南快覽》說:“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茭白,其味似筍,遍植湖中,為北方數省植物菜類之珍品。”評價實在是再高不過了。
4.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起源于魯菜中的醬爆雞丁,后被清朝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改良發揚,形成了一道新菜式—宮保雞丁,并流傳至今。 成品菜紅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濃、肉質滑脆。
典故/歷史記載
由清朝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所創。他對烹飪頗有研究,喜歡吃雞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所謂“宮保”,其實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丁寶楨為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死后,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贈“太子太保”(“宮保”之一)。為了紀念丁寶楨,他發明的這道菜就被叫做“宮保雞丁”。
膠東菜
膠東風味流派的形成,大約在明清時代,清末最盛。以清鮮,脆嫩、原湯原味見長。烹調技法以炸、熘、爆、炒、蒸、煎、扒為主。長于海鮮制作,尤以烹制小海鮮見長。
代表菜品
1.蔥燒海參
蔥燒海參從山東源入,以水發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古今八珍”之一。成品菜蔥香味醇,營養豐富,滋肺補腎。
2.扒原殼鮑魚
山東青島沿海地區的傳統名菜。此菜色香味俱佳,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再澆以芡汁,透明油亮。將鮑魚肉制熟后,又分別盛在各個原來的殼內,它的造型美觀又名貴,是一種造型和盛器雙重配合的杰作,原殼置原味,面目一新。
3.汆西施舌
西施舌是一種舌狀海鮮,產自山東膠南、日照沿海一帶,肉質細嫩,可做多種佳肴。其中“氽西施舌” 淡爽清新、口感脆嫩,深受人們喜愛。
圖片來源: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區
典故/歷史記載
相傳,清末文人王緒曾赴青島聚福樓開業慶典,宴席既將結束時,上了一道用大蛤腹足肌烹制而成的湯肴,色澤潔白細膩,鮮嫩脆爽。王緒詢問菜名,店主回答尚無菜名,求王秀才賜名。王緒乘興寫下“ 西施舌” 三個字。從此,此菜得名“西施舌”。
孔府菜
孔府菜制作講究精美,重于調味,工于火候;口味以鮮咸為主,火候偏重于軟爛柔滑;烹調技法以蒸、烤、扒、燒、炸、炒見長。孔府膳食的菜肴品種是不勝枚舉的,是歷代孔府烹飪大師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著名菜肴有當朝一品鍋 、御筆猴頭 、御帶蝦仁、帶子上朝、 懷抱鯉 、神仙鴨子、油潑豆莛等。
代表菜品
1.當朝一品鍋
此菜食物多樣,用料珍貴,造型美觀,色彩鮮艷,湯汁鮮美。此菜由皇帝賜名,據說清朝歷代皇帝常到孔府,而孔府也常帶廚師進宮制作孔府佳肴,請皇太后、皇帝和娘娘品嘗。
典故/歷史記載
清朝承襲明朝品官等級制,官銜為一至九品,一品為最高,九品為最低。清朝將孔府列為當朝一品官的官府。因而,皇帝對孔府用雞、豬蹄、鴨、海參、魚肚等各種珍貴原料烹制成的湯菜,賜名為“當朝一品鍋”,成為孔府及所有一品官府名菜,歷代相傳。
2.神仙鴨子
此菜做法復雜,隔水而蒸,廚師用“燃香計時”的方法,在鴨子入籠蒸制前開始點燃香,共燃三柱香,即可成熟。成品菜的鮮味極佳,且湯汁澄清,肉質酥爛,原湯原汁原味,山東風味特點突出。
典故/歷史記載
相傳孔子后裔孔繁坡在清朝任山西同州知州時, 特別喜歡吃鴨子。他的家廚就千方百計變換烹調技法。有一次這位廚師將鴨子收拾干凈后,精心調味,入籠蒸制。 因當時沒有鐘表,用燃香計時,香燃盡后取出鴨子,味香醇美,軟爛滑腴。孔知州吃后大加贊賞,于是賜名“神仙鴨子”。
3.詩禮銀杏
在魯菜中,用白果做的詩禮銀杏是孔府最上等名菜之一。此菜成菜色如琥珀清香甜美,柔韌筋道,可解酒止咳。是孔府宴中的府中名肴珍品。
典故/歷史記載
《孔府檔案》記載:孔子教其子孔鯉學詩習禮時,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事后傳為美談,其后裔自稱“詩禮世家"。至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治,建造詩禮堂,以表敬意。堂前有銀杏樹兩株,孔府宴中的銀杏,即取此樹之果,故名”詩禮銀杏“,是孔府宴中特有的傳統菜。
看著這么多經典魯菜,好想全部來一桌喲~
但是一想到自己的錢包,我還是先去努力搬磚吧……
文章圖片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我們都是筆尖寫夢想的人,我是孫小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