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一句話:“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盤古開天地大家都聽過,那三皇五帝到底是哪些大佬 ??
關于三皇有六種說法,歷史上有包括伏羲、女媧、神農、天皇、帝皇、人皇、泰皇、祝融等等等人,五帝有三種說法,包括伏羲、神農、黃帝、堯、舜、少昊、顓zhuān頊xū、帝嚳kù這些人。
他們都是歷史上的傳說人物,歷史上記載比較零散,都寫得神乎神乎的,而且世系混亂,反正我沒搞得清。
不過以上都不重要,
歷代王朝祭祀的三皇五帝是這樣的
三皇:伏羲、神農、黃帝
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他們所處的遠古時代并沒有這樣的稱呼,這是春秋戰國以來被人們pick了尊奉,然后搞了一個這樣的名字?!盎省钡谋玖x是“大”,“帝”的本義是“王的稱號”(所以是大王的稱號??)
雖然有記載,然而到底有沒有這些人還真不能簡單地確定下來,但是這些記載的名稱和事跡能反映原始社會的不同階段應該是沒問題的。
問題:為什么只講三皇五帝,不講五皇八帝或者其他的多挑幾個來拜拜呢?歷史里有記載的可遠遠不止這些人...
答:這就跟儒家有關,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間是儒家文化占正統地位,給人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儒家以天、地、人為“三才”,所以人們以“三皇”來配;以金、木、水、火、土為“五行”故以“五帝”相配,然后儒家又大肆宣揚,“三皇五帝”就被奉為神明,列入祀典了。
這也跟中國古代的數字崇拜有關,以后有機會再討論略顯神秘的數字崇拜。
伏羲:又叫庖犧、羲皇,太昊等各種名字(但也有人說太昊另有其人)。他被尊為“人祖”(應該就是說人類祖先的意思叭),古書上說伏羲人首蛇身,跟他妹妹女媧結為夫婦,開始生兒育女,形成人類,然后開始了血緣群婚階段,嘖,近親繁殖??
看個畫像磚,伏羲女媧交尾圖,漢代的
注?: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伏羲女媧他倆那樣是不對的。
相傳伏羲上觀天文,下察地理,發明了八卦,還教人結網補魚、打獵,然后在庖廚里加工成食物,因此也叫庖犧。(是個會做飯的男人!那時候是母系氏族社會,估計要做飯給女媧吃)哈哈,開玩笑,母系氏族社會是說世系按母系血緣來算,女性在生產、管理等方面占主導地位,而不是說誰來做家務噠。
神農:大家都知道的傳說就是“神農嘗百草”了,他因為看到百姓生病了痛苦而不得治,想治病救人,于是親嘗百草,發明醫藥,最后因誤食斷腸草而亡。相傳茶葉也是神農在采藥的時候發現的,解了很多次小毒,但是因為最后一次斷腸草毒性太強悍,沒能救得下來。茶葉最開始也是從藥用開始的。
現在湖北的神農架據說就是以前神農采藥的地方,神農的活動范圍大多在南方,南方屬火,因此也被稱為“炎帝”,他死后葬于茶陵,就是現在湖南株洲的炎陵縣,現在那里還有炎帝陵,宋太祖趙匡胤還去過噠(趙就是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的那個)。
相傳神農是牛頭人身, 教人制造農具,播種五谷,鑿井取水,聚貨交易什么的,說明那會兒已經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后期,由漁獵階段進入了農耕階段,還有農業生產和以物易物的商業活動,他的稱呼“神農”和長相“牛頭”也可以看出來是農耕文化的象征。
黃帝:被尊為“人文初祖”,姓公孫,在有熊出生,姬水長大,所以又姓姬,可能是住在軒轅小山坡上,號“軒轅氏”。后來黃帝和南方的炎帝聯合在涿(zhuō)鹿干掉了北方的蚩尤部落,這就是著名的涿鹿之戰,黃帝贏了后以涿鹿為都,后來遷回了老家有熊,因此又叫“有熊氏”。(祖宗您名字太多惹…)
因為黃帝的活動范圍主要在中原地帶(即中央),中央屬土,土是黃色的,所以被稱為黃帝。(簡單粗暴!
相傳他發明了衣帽,建造房屋,制造車船、弓箭(十項全能選手)。夫人嫘祖發明了養蠶,史官倉頡創造文字,羲和占日,常儀占月,榮成作歷法,開始產生了天文和歷法,黃帝時期社會進步比較大,已經進入父系社會遼!
傳說黃帝最后又跟炎帝打,打贏得到了華夏統治大權后,還采銅煉鼎,以作為國家的象征(也不曉得真的煉成了沒有),但歷史記載應該是暗示黃帝時期已經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了。
據史書記載,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14人共得12姓,歷史上堯舜禹和夏商周等諸王,都是他的子孫?,F在全國各地黃帝的遺跡有很多,其中河南新鄭市是最有名的“黃帝故里”,而中國的“三山”之一的安徽黃山也因黃帝而得名。
“三山” 分別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徐霞客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就是講的這里啦,還有黃山那棵標志性的迎客松,現在也是無比金貴,24小時有人守著。1990年黃山就被聯合國評為了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有機會去看看~
方位與五行對應就是醬紫。
今天差不多了,五帝明天再說,有錯誤歡迎指正,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