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時,我還過著抱著一本閱讀書就過一下午的生活,那時覺得時光還很漫長,這不是喜歡看書,而真的是出不去門,少年時期,能從家里出去幾個小時,回家不被責備,真的是少有的事。
所以,印象里初中那段時光很是憋屈,但是,憋屈的人并不只有我一個,我們都是接受義務制教育戰線的戰士,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顧一切,印象里我的英語老師兼班主任曾對我們說過一段話,“現在不要想著玩,到以后上大學,去了更大的城市,每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能玩的東西比現在多了?!?/p>
悲劇的是,我竟然當真了,所以一直想上個大學。更加悲劇的是,上大學時一我沒有去更大的城市,二腦海里其實也不怎么想著找更好玩的東西了。
我們上了大一以后就知道,這其實是騙高三孩子的‘’善意的謊言了”。
可是,想來現在讓你玩又該玩什么呢?人都變了,以前喜歡的,現在不喜歡了,以前能玩的,現在玩不動了。
我們確實不愛玩了,起碼,不愛玩從前玩的東西了。
小時候,住的那個地方叫銀匠窯,一個地方里有幾個朋友,最能玩的是,把自己想象成看過的動畫片里的人,自己編故事,假裝冒險,幻想有敵人,幻想遇到困難所做的反應,在那一個小地方各處溜達,找地方鉆,號稱建立基地,現在看來幼稚,其實極賦想象力,而且本來當時我們就是幼童。
越發長大,其實能受到的震撼就越少,在初中時,能在家里偷偷玩個魔獸爭霸,真是一件興奮得不得了的事情,而今天天玩著網游卻覺得無趣。
早在初中時候,讀到薩蘇在一本雜志上寫的有關于他的大學生活,我十分喜歡,那篇文章的用語風格半古半白,讀的多了,導致我整個初中時候寫東西的風格偏好這樣半古半白的樣子。那時候看完他的文章,心里想我所遇到世界一定會和他一樣精彩,如今看來,我是想多了。
成長時期的學生時代,那些留給自己的空閑時光,總是給你不一樣的驚喜,讓你遇到新的事物,尤其會在初中時候給你留下一種錯覺,也許這個世界一切都是好玩的,多年后,也算是了了解真相,卻覺得,還是那段時光好,因為那時一切充滿了希望。
往往新奇的世界,精彩的世界總是存在于筆下和鏡頭前,是一個人精彩片段的凝結,生活卻有精彩之處,但不可能處處精彩,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描述這些精彩的合集,以激勵我們往前走,在如此長的學習生涯中,不都是這樣走來的么?
小學里各種各樣的云母石,奇怪的生物,奇怪的植物,初中后稍稍品味的夕陽,初學的光影,稚嫩的小詩,各種小雜志,小玩意和一些懵懂的愛戀,高中后,能看到的東西也不多,可以玩玩游戲,第一次的夢,文字的思想和偶爾的心痛。世界確實也給了我很多東西吧,但是離想的還是有一段距離。
無論如何,我都希望,有什么東西可以承載著變化這件事,即使過去的事,那也是我生命該有的一部分,現在能有很多想法是因為曾經是一個對世界十分認真的人,人機會會被一切左右,但又承擔著世界帶來的變化,還會有些執念,我想這就是我想要保持的那種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