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嘲笑現象。
1,嘲笑窮人。
我們這個社會是看不起窮人的,社會最底層的人總是被嘲笑,或者被貼上各種標簽:懶惰,笨……
可是,窮人真的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嗎?
最近看萬維鋼老師的專欄文章,提到美國有個名人叫庫珀在《鸚鵡螺》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談貧困問題。
庫珀說,各方面的研究表明:貧困會減少人的大腦的表面積,會縮短人的線粒體端粒,這意味人的壽命會縮短。會增加得肥胖癥的可能性,會讓人更愿意冒不必要的風險。
如果持續貧困,一個人的DNA甲基化水平會受影響,基因表達就不到位,本來能發揮的能力就發揮不出來。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這種貧困基因很有可能是會遺傳的。
當我們嘲笑別人窮的時候,他們在為這種貧困病而痛苦掙扎。他們已經很痛苦了,我們再去嘲笑,豈不是落井下石?這非君子所為啊!
當我們自己陷入貧困的時候,也許會被這種貧困病折磨。那你是希望別人嘲笑你,還是希望別人能試著理解一下你?
2,嘲笑患抑郁癥的人。
很多人不理解患上抑郁癥的人,覺得他們就是作,就是沒事找事。
抑郁癥病人,有多痛苦,無需贅言。正常的人,沒有經歷過,根本無法體會那種痛苦。
一個正常人,日常生活中遇到一點小矛盾,他可能暫時糾結一下,很快會讓這個事情過去。
但是抑郁癥的人如果遇到一點小矛盾,TA會非常痛苦,把這個事情看的非常大,在內心糾結來糾結去。比如我抑郁的時候,別人給我翻個白眼,我就覺得天塌了。
抑郁癥的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們的一部分思維方式是扭曲的,可處于痛苦中的他們,并不知道他們的思維方式是錯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認識一個外科醫生,他曾在我抑郁的時候,鼓勵我振作起來,建議我每天要安排活動,要按時吃飯,還推薦書籍給我看。
可是,當他自己因為失戀,陷入嚴重抑郁的時候,他連床都起不來。我問他為什么,他說:我覺得我沒有力氣起床。
正常人會覺得:搞笑吧,你怎么會沒有力氣起床啊?
可對他來說,他那個時候就是起不來,因為他喪失了生的信念。
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一個患了躁郁癥的女人,在不停地扇自己的耳光,揪自己的頭發,整個人異常狂躁。她的狗在旁邊焦急地轉圈圈,試圖救助她。
這個視頻讓很多人感動,他們感動狗的行為,狗的第一反應是想救主人。
而網絡上,人類的反應呢?很多人是非常有同情心的,他們留言表示安慰和關心。
但是有一些留言簡單粗暴冷酷無情。
“想死去死唄,這么痛苦干嘛”
“這個女人傻逼”
……
當然,他們不會想著去了解一下,躁郁癥是一種疾病。得了病的人很悲催,他們在承受痛苦。他們需要治療,他們的行為有時候是無法自控的,他們也不想生病。當你試著去理解他們,你會產生同情心,而不是嘲笑他們。
3,家暴的人為何不離開
之前我們有個群在聊天,談到有的女性被家暴后,沒有勇氣離開。
有人表示鄙視:她們自己軟弱,自己不離開,那能怨誰?
有人說:腿長在自己腿上,自己不會跑啊?
這些鄙視看起來很正確,可是有著局限性。因為他們對遭受家暴的人并不理解。
被家暴的人, 有的人不走,是因為受到了威脅,比如對方說要“殺死孩子”“殺死你的親人”。
有的人不離開,是因為離開了沒錢生活,親人也不支持,她們擔心自己的生存沒著落。
有的人不離開,是因為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得了這種病的人,會配合施虐者。她們不是不離開,而是病了。你沒法要求一個骨折的人站起來奔跑,他治好了才能跑。
在TED演講上,有一個美國的女人講述她被家暴為什么不離開,她還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呢。她還是生活在發達的美國社會呢。她為什么不離開,因為她處于一個孤立的環境,她的精神被那個男人控制了,她失去了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個人的精神被控制,那有多可怕?看看我們鄰居的某個小國,不管男男女女一見到某個胖子就表情扭曲痛哭流涕,那就是精神被控制的一種癥狀。
4,嘲笑自己
當我們陷入困境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嘲笑自己,用盡刻薄的詞語進行自我虐殺。
能否試著理解一下自己呢?
有時候陷入困境,純粹是倒霉、時運不濟。你嘲笑自己,那是很無厘頭的。畢竟你不是神,你做不到全知全能。
當你孤苦無依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擁抱,勝過嘲笑自己。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現象背后,有著錯綜復雜的原因。如果我們愿意去了解,我們就不會武斷地下結論。
一切弱者,背后都有著無法言說的痛苦和難以對抗的障礙。
曾經看過一個鼓舞人的視頻,是測試性質的。一個人扮演流浪漢坐在餐廳門口,食客們進進出出,沒人搭理流浪漢。后來有一位老人給流浪漢買了吃的。
其他人跑過去要趕走流浪漢,要拿跑他的食物。這位老人哭了,他說:誰都有艱難的時刻,你為什么要趕他走?
這個視頻讓人看的流淚。
有個詞,叫做同理心。試著理解別人,你會對處于困境的人多一些了解,不會去嘲笑他們。嘲笑他們,對你自己并沒有幫助,也不能提升你的地位。理解他人,當你自己遭遇不幸的時候,也許你會對自己多一份耐心和關懷。
我也嘲諷過別人。自己也被嘲諷過。這是人需要對抗的自身弱點,覺知,然后改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反思中成長,不斷地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