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一年一度的中國式逼婚即將上演,主角們,Are you ready?
老家有幾個頗有釘子戶風范的光棍,在這里我就不一一點名了,大家經常在微信群里替他們的終身大事操心,偶爾也擠兌一下他們。
在群里每每提起這個話題,大家都七嘴八舌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差不多就行了”“都多少歲了?只要對得起觀眾就行了”“隨便選一個,先把婚結了再說”。。。。balabala。旁觀者尚且如此八卦,而那些當局者的爹媽們的殺手锏又有哪些招數呢?知乎上有個關于逼婚的回答,總結了爹媽逼婚的手段,套路,摘錄如下。
總結起來他們的攻擊步驟一般是這樣的:
1.擺論點(你現在應該)
2.講道理(你這么大了)
3.列事實(別人家孩子)
4.憶往事(當年我如何)
5.拍桌子(真翅膀硬了)
6.辛酸史(養大不容易)
7.心絞痛(終極大招,一擊斃命)
最后一招,若是真的身體不好,用出來那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讓你上吊你也得乖乖去。
這些方法并非他們有意為之,他們幼時的教育和環境決定了他們覺得這樣做是天經地義
在逼婚這一件事上,他們有一條非常完美的循環邏輯鏈。不論你從哪一點上切入,你都繞不過他們,幾乎就和網上和噴子對干一樣徒勞。
父母仗著他們“吃過的鹽比你們走過的路還多”的優越感,見縫插針的操控著我們的生活,他們管天管地還要管你拉屎放屁,他們認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成家立業養男活女才是人生的終極意義,一開始他們胃口還刁,認為,我的孩子,至少要嫁/娶一個頭上長犄角,身后有尾巴的小龍人才配得上,你不為所動,錯過了他們認為的最佳結婚年齡,然后,他們的目標有所下降,又出新政策:差不多就行了,四肢健全能吃苦耐勞,就ok。你還不為所動,拖到大齡青年的時候,他們慌了,討價還價,政策再一次寬大:男的/女的,活的,隨便都行只要你嫁只要你娶,完成任務就行。
從前的婚姻講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甚或,我們父輩那一代也如此,他們那一代,疲于奔命,勞于溫飽,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更多的是在想著怎么才能填飽肚子,極少注重精神生活,他們無事可做,選擇面少,理所應當的步入婚姻,順理成章的繁衍后代,而吃飽之后他們甘于平庸,滿于現狀,固步自封,無心進步。
知乎說,這代父母的最大缺點,同時也是軟肋:
獲得信息太少
正是這個原因讓他們:
1.缺少興趣,將一切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
2.不了解時代,認為外面的社會和他們所處的環境差不多
3.所學知識太少,認為所有事情都可以像他們生活中那樣用蠻力解決。
4.反智主義,認為讀再多書不如成家立業重要
咱們禮儀之邦自古講求百善孝為先,又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樣的觀點根深蒂固。所以,才會對爹媽的逼婚無力反駁,自覺理虧,也急于想給他們一個交代,于是乎就有了為結婚而結婚,慌不擇路,饑不擇食的嫁了/娶了。然后稀里糊涂生下一子半女,再假手于父母帶。有后為孝。
前段時間,由金星主持的中國式相親節目開播,節目宗旨一人脫單全家光榮,引來大片沸騰,中國男人身上“媽寶男”的病已入膏肓,好幾個男嘉賓對理想對象的要求是顏值高的成熟型,懂事能照顧人。家長們的要求能干型,能生型,溫良恭儉讓型等等。
每個男嘉賓進入玻璃門前都會反復叮囑爸媽好好選。
有個媽媽詰問40歲的女嘉賓:“我兒子現在才23歲,男人20歲是期貨,30歲是現貨,40歲是搶手貨,再過10年你覺得你還能擁有他么?”說得好像她兒子的屌是24k純金鑲鉆似的。
有網友說他們是要的是財富上的女王,教養上的閨秀,生活上的保姆,全家人的女奴。
這類尋求被照顧的男人被統稱為巨嬰,意思就是身體成熟了,但思想上還沒有斷奶的一類人,屬于一種四肢健全卻生活不能自理的物種。是時候現身說法了,以我的婚姻為例,。前夫就屬于典型的媽寶男,當年如何娶我眾所周知,但在離婚關頭,他突然翻供,說跟我成婚是被他媽逼的,(這不是罵人),他之所以會這么說,一是因為當年我提出分手后他們一家三口齊上陣,力挽狂瀾,他媽功不可沒,二是在婚姻生活中他幾乎等同于一個廢人,我們的生活,上至養家糊口下至買雙袖套他的母上大人都會插手,他卻似乎很享受這樣的操控,而我這人,從小學五年級起就離家住校,生性不羈,散漫成性,人生突然被這樣野蠻操控,自然不堪其擾,要起訴離婚,飯桌上前夫向我舉杯:“嫁到我們家這么多年,著實委屈了,我媽的確過份,有時候我都看不下去想打她,但是沒辦法,她是我媽。”我這才知道原來他也對這樣的操控擺布深感痛苦。王小波曾說過,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他享受著這樣的痛苦,因為他無能反抗,更多的時候他需要依賴父母,這樣的依賴在我們離婚的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要離婚了,他打電話問他媽:“我們要離婚了,孩子你們要不要?要了就給你們,不要了我就給她了。”
所以,很多時候也不怨父母要來操控你的人生,是你一直在親手制造這樣的被操控性,逼婚也是你自找的。你這么生活不能自理,你這么不能獨立生存她們怎么能放心?她當然要給你物色一個外表你滿意,心智她滿意的一個對象來伺候你那雖健猶殘的人生。
從各類征婚網站到非誠勿擾再到中國式相親,婚姻被更多的當成是一種利益的交換,男女嘉賓的自我介紹上一目了然的標注著年齡,收入,房產,車輛,工作等等,你漂亮,我帥氣,你有錢我年輕,好,財富上面符合要求。等價交換。這事兒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然而婚姻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精神上的的門當戶對,在物欲橫流的社會,相濡以沫的陪伴才顯得彌足珍貴,三毛曾說過,婚姻如果不落實在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余生尚長,婚姻最折磨人的不是沖突,而是厭倦,當你數十年如一日的與一個在精神上不能與你對等伴侶共處,那種無言的荒涼與絕望簡直生不如死,你說想與TA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TA要打麻將打麻將,你想陪TA看星星看月亮,TA要打麻將打麻將。。
我曾經在圍城生活中寫過一段話,如下:明擺著的,我們并不是彼此對的那個人。我不懂你,你不懂我,沒有共同語言,精神追求也不在同一層次,這些我們都了然于心。但因為在一起生活久了,于是成了雞肋,會舍不得也不愿意放手,因為虛榮鬼祟,因為輿論壓力,因為面子思想,因為顧全大局,因為安逸怕苦……因此,一邊享受著占有的快感,一邊在痛苦中沉淪,夫妻之道莫過于此……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生動的詮釋了一對無話可說的夫妻會變成什么樣。
王志文的那句想找個能說話的人觸動了多少人的心弦啊!
網上說世上最好的緣,是有個聊的來的伴。知你逞強背后的說謊,挺你人生奮斗的方向,憐你死撐堅強的彷徨,懂你不為人知的憂傷,氣你照顧不好自己的模樣。不言天長地久,直到最后時光。
遇不到對的人,遇不到聊的來的人,余生那么長,你該何處話凄涼?
喬達摩說,與其和愚者同行,不如自己獨行。
所以,今天我要力挺一下被逼婚一族,不要怕逼婚,溫柔而堅定地直面這個問題,不要被因為你的不結婚而來自四方八面說你另類不合群的聲音嚇到擔心自己會顯得孤絕,周國平言,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識的貧乏,以及俗氣成正比。智者在他和同胞相處了極短的時間后,就會隱退;若他有極高的智慧,他更會選擇獨居。一個人內在所具備的越多,求之他人的就越少——他人能給自己的也越少。所以人,智慧愈高,愈不合群。
你將自己修煉得這么優秀這么好,可不是為了隨便找個人共度余生的。
耶和華神造的第一個人是亞當。基督教最熟悉的一段創世紀的經文: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 ?耶和華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 ?耶和華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 ?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
將自己經營好,是對將來的那個他最好的交代。你要相信,你等的那個人,上帝遲早要牽著TA的手親自送到面前,你見TA第一面的時候,就能說出人類史上最動人的一句情話:“你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所以,男人們,你們要找尋的是你的妻子,你的肋骨,不是找保姆,不是找媽媽,不是找奴隸。是找你身上的那塊離心臟最近的肋骨。找到了,好好保護,因為它能護你心臟周全。
愿姑娘們有生之年能被別人這樣嫉妒:有個好老公了不起啊?
愿你們都良禽擇木而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