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二: 選自《非暴力溝通》
【R:原文片段】
非暴力溝通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然而,根據羅洛.梅的敘述,大多數人的感受”像軍號聲那樣單調“。
人們認為感受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權威主張的”正確思想“。于是,我們被鼓勵服從權威而非傾聽自己。漸漸地,我們習慣于考慮:“人們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討班中,一位大學生說,室友將音響的聲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著。我詢問他當時的感受,他說“我覺得在晚上不該這么大聲。”我提醒他,雖然他用“覺得"這個詞,但他表達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請他再試著表達感受,這一次,他說”聲音太大了就沒會打擾到別人。“我向他解釋,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什么感受。“
很明顯,他有強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體會不到,更不用說表達它們了。體會和表達感受并不容易。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
1.成熟人的感受十分敏銳,可以在不同的樂章中體會到熱情、舒緩和細微的起伏。但除了這些人外,大多數人無法體會到自己的感受。
2.人們慣于屈服權威主張的“正確思想”,并不注重自己內心的感受,久而久之人們習慣于考慮:“人們希望我怎樣做?”而非“我想怎么做”。
3.人們無法明確區分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多數人會把看法、觀點當成自己的感受。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1.我喜歡聽輕音樂,喜歡輕音樂無限的遐想和曲調的悠遠。每次聽完一首震撼的輕音樂,我都非常希望把它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但每次都無法用準確的語言向她描繪出內心看到的場景,最后只得說:“這首歌不錯,你聽下。”
2.近期朋友向我傾訴感情問題,話語中一直抱怨女朋友這不好那不好,懷疑雙方沒有感情基礎等等問題。并且舉了一些事例,我一聽既然事已至此,長痛不如短痛便勸他早日分手。過段時間朋友小聚,發現他倆如膠似漆,沒有半點感情危機的征兆,于是會后我向朋友咨詢近況,朋友一臉愁容,依然懷疑雙方感情有隔閡,這段時間緩和是因為前段時間買了禮物等等。當時意識到,他所表述的事例和觀點都是他主觀的看法,并非自內心真正的感受。我進一步問他是否還喜歡他女朋友,他覺得現在感情已經被時間沖淡了,沒有開始的激情,順其自然吧。我發現他的行為和表達的感受是沖突的,如果希望順其自然又為何在意女朋友的種種不好。所以他是喜歡自己女朋友的,只是無法體會到自己真正的感受而采取的自我保護措施。
【A2:以后我怎么運用】
1.堅持鍛煉自己對感受的洞察及語言的表述,區別看法、觀點等影響因素。
2.認清“別人希望我怎么做”和“我自己想怎么做”,在觀點相悖的時候正確表述自己內心的感受,不僅不會讓人心生厭惡,還會讓別人對自己有新的認知。
3.與別人溝通時,注重聽出對方現在的感受是什么?而不僅僅是他說什么就是什么?正如上文所說,很多人無法表述清楚自己的感受,更可怕的是以為自己觀點就是自己真正的感受,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