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兩歲的閨女中午一直嚷嚷“溜溜板、溜溜板……”,所以下午睡完午覺后,我就帶著她到附近的游樂場玩兒滑滑梯!
由于她還小,所以每一次玩游樂設施,我都是全程跟蹤的,今天也不例外,小家伙玩得特別開心,也比較熟練了。我就坐在旁邊看著她爬上去滑下來,玩了半個小時后,走了一些大朋友,又新加入了一個比她小一點的弟弟,我家寶貝高興的說“弟弟弟弟”,表情真是可愛極了,估計心里在想“我終于是老大啦”
這時候,我的手機從淺淺的褲兜里滑到了地上,我低頭撿手機,突然聽到有聲音說“不打弟弟哦”,我下意識的知道“壞了,小家伙打人了”,我趕忙站起來奔到他們面前,問正握著弟弟手的爸爸,“她是不是打弟弟了”,弟弟爸爸說“沒事兒沒事兒”,我羞愧的對我家寶貝吼道“你怎么要打人呢,再打人我打死你”,邊吼邊跟弟弟爸爸解釋“她還是蠻小的時候打人,蠻長時候不打人了,真是不對”,我又低聲私下跟寶貝說“不能沒有緣故的打人,別的小朋友乖乖的跟你玩兒,你打別人就是你不對……”,而我的寶貝此時就舉著她的小手一直對我笑著說"Hello,hello…",我一下子反應過來,突然問她“你剛才是不是舉著手想跟弟弟打招呼啊?”,寶貝用力點點頭,而我這時候轉頭跟小弟弟爸爸說“她是在跟弟弟打招呼呢”,弟弟爸爸馬上說“姐姐這么乖啊,我們錯了,誤會了姐姐,對不起,對不起……”我也當場跟她道歉。事情原本也有了個圓滿的結局,可是我卻覺得有哪里不對勁!因為我太錯了,
1,我理解錯誤。當我問我家小孩有沒有打人時,對方并沒有直接正面回答!
2,先入為主,強盜邏輯。自己覺得以前我小孩確實打過人,那么她就有可能再打人。
3,我還在把2歲的寶寶當作沒有思想的小不點。自己相信跟對方家長的直接交流是最真實便利的,而沒有直接問小孩“你有打弟弟嗎?為什么打?”。她雖然不會說,不會辯解,但是會點頭搖頭啦。家長如果不養成尊重她,不把她當小孩子的習慣,等她大一點,這種不良溝通的結果就會更明顯!
這就是我感覺自己做的不對的地方,以后在陪伴小寶貝的過程中要改掉這些壞的思維習慣,先了解清楚事情經過,再做下一步行動!不能冤枉她,也不能縱容她的壞習慣!
比較重視幼兒教育的我假設了幾個場景和自己的處理方法,我自己的處理方法不一定好,但是我一直在向前輩求教,有部分的方法是借鑒親子教育專家陳禾的微博
場景一:小孩子確實因為情緒不好無緣故的打了別人
分析:雖然我說的是無緣由,但是還是有有緣故的,肯定是小孩子的需求未被滿足,餓了、困了、不舒服……,而這都是家長對自己孩子習慣不了解造成的
解決方法:此時孩子情緒不佳,如果要孩子跟對方孩子道歉,局面會更壞。此時家長跟對方孩子真誠道歉或者補償
場景二:小孩子無緣由的被別人小孩子打,對方家長敷衍一下或完全不管
分析:其實我今天的處理方法也不太合適,因為只懂得吼小孩子、嚴重后果時打孩子,卻沒有正式的給對方道歉甚至是補償。當你沒有補償,都是敷衍。(這里的補償包含道歉、買棒棒糖等)
解決方法:提醒對方小孩或家長要給我家寶貝真誠道歉!如果對方拒絕,其實也不影響你對自己小孩子的教育意義!這是要讓自己小孩有安全感,和懂規矩,不要讓他覺得,我在外面也是可以隨便打人的,反正別人是這么對我的。
場景三:小孩子在公眾場合的玩具被后來者強行奪取
解決辦法:此時是對方不在理,如果對方家長不在或者不管,那我會告訴他,他可以跟妹妹商量,看愿不愿意讓給他玩兒(我家的太小,肯定是不同意的),如果我家的小孩不愿意,我會告訴對方小孩,等妹妹自己不愿意玩了就給他玩兒。
我只是淺淺的談了幾個場景和自己的想法,但真實的人生會非常復雜多變,面對那么多的問題,我的小孩子會怎樣去處理,百分之八十來源于原生家庭成員處理問題的方式,所以說才會有教育專家提出家庭教育是小孩最重要的教育,也是影響其一生的教育!而家長的第二次重要的學習機會便是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所以,我會加油的!
今天我的寶貝打了別人的心肝兒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二部分第30節: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個引導(1) 第三章 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個引導 父母最大的教育責任,就...
- 今年3月,我有幸參加了“聚集部編教材,理解核心素養”全國小學語文教育名家教學觀摩活動,聆聽了全國名師黃亢美、陳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