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措辭的作用有多大嗎?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據說在晚清時期,中心名臣曾國藩帶領湘軍和太平軍死磕,剛開始的情況是軍情進展極其不順利,屢屢受挫,于是曾國藩準備給當時的咸豐皇帝寫信說明情況,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我軍屢戰屢敗”,當時曾國藩好友左宗棠在場說:“不可這樣寫,得換一換。”于是把信中的“屢戰屢敗”改為“屢敗屢戰”,信呈上去之后,皇帝被曾國藩保家愛國、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打動,非但沒有責難曾國藩,反而從京城發來慰問,還為曾國藩加油助威。
同樣的事情,因措辭不同,結果就有著極大的差異,那么我們又怎能輕視措辭的力量呢?
近年,有一位說話專家佐佐木圭一,據說是整個日本少有的會說話的人,他就專門研究措辭技巧,進一步提出:說話和做菜一樣,做菜有菜譜,措辭也有菜譜。前后陸續發表了兩本暢銷書《別讓成功卡在說話上》和《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兩本專注于闡述和分享措辭技巧的書籍。
兩本書我都看了,實在是按捺不住自己那顆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的心,于是思慮再三,說說書中提到的把“NO”變成“YES”的七個突破口!
投其所好
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和想要的東西,當你能夠在措辭的過程中想到這一點,你提出請求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比如你有一份工作報告不能按照上司的要求及時遞交,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在陳述事實是說:“我的工作報告還沒做好!”如果上司聽了,他的心里會怎么想呢?至少對你印象不佳,甚至對你的能力開始產生質疑。如果我們換一種說法,如:“我想為您遞交一份全面、完善而且有新意的工作報告,所以我想遲一點交給你。”上司聽了,很大程度上不會質疑你的能力或者感到生氣,反而還會被你的認真和敬業所感動。
請和謝謝
“請”和“謝謝”是我們在交流中很常見的禮貌用語。盡管如此,很多人依舊忽略了它們的魅力和作用,你只要對比一下下面兩句話就能得出自己的結論了:
表述一: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表述二:請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謝謝!
非你莫屬
為對方營造一種被選中的感覺,從而讓對方不好意思拒絕。前幾天,在微信上有一個朋友給我發了一篇她自己練筆寫的文章,其實我每天看到類似的消息很多,都是一些積極上進者在求反饋求點評而已,大多數我都是簡單回復或者就忽略掉,但是她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我寫的這篇文章也給其他人看過,但是我相信只有大師兄你的點評才能夠對我有真正的幫助。”此情此景,我非但沒有拒絕,而且還認真地給了反饋,應該算得上是近半年以來最認真的一次吧,畢竟她情商太高,太會說話了。
使團隊化
如果一個人做事情,大多數會感覺到無聊而且很難找到意義的,所以很多聰明的女孩逛街看電影都會拉上自己的閨蜜。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在措辭和說話的時候,能夠給對方營造一種伙伴和團隊的感覺,那就太棒了!所以,你不要說:“你把房間打掃一下”,而應該說:“我們一起打掃房間吧。”相信你也看出來了,就是在原話上加了個“一起”!
儆其所惡
對于不喜歡的東西,大家會有意識地避開。如在一家餐廳里小孩打鬧,服務員說:“各位家長,看好自己的小孩!”但是很多家長依舊只顧著自己玩手機,沒有理會。然后換了一種說辭:“請各位家長看好自己的寶貝,以免摔倒磕傷,謝謝!”這樣一說,很多家長都紛紛把自己的孩子拉到座位上上來。原因就在于家長們是不喜歡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傷的。
被認可欲
確認對方的優勢,認可他給他以期望。星期天,妻子在家里打掃衛生,丈夫一直認為這件事是妻子作為家庭主婦的分內之事,也很少關心。妻子也多次要求讓他參與進來,但是丈夫不以為然。妻子說:“過來幫忙,擦一下窗戶。”丈夫坐在那里一動不動的,隨后妻子換了一種說法:“你可以夠到更高的地方,可以把咱們家的窗戶擦得更加干凈明亮。”然后以崇拜的眼神看著丈夫,丈夫立馬起身“我也必須體現一下海拔的優勢了!”
兩個選擇
給對方兩個選擇,按照常理,人們很難說拒絕,而是傾向于從二者之間選擇一個。一個媽媽她的孩子不喜歡穿鞋,眼看就要上幼兒園了,媽媽很著急,她總是說:“寶貝,把鞋穿上。”孩子也總是搖搖頭,表示拒絕。后來媽媽換了一種說法,指著眼前的兩雙鞋問孩子:“紅色的鞋和藍色的鞋,你打算穿哪雙?”孩子看了看,想了想說:“就穿藍色的吧!”
七個措辭技巧,把“NO”變成“YES”,盡管不能保證100%的成功率,但是至少可以達到80%以上,試想一下你過去所提的要求和請求有多少是被拒絕的,是不成功的,但是如果這些請求有80%得到應允,那么你的生活又會有多大的變化呢?請盡情想象。
按我說,成功是有方法的,說話也是有技巧的,橫渡大海的海燕只需要搭上海面上的一根樹枝就能夠抵達彼岸,我也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掌握一套措辭技巧,就可以逐漸成長為一個會說話的高情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