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小科普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途徑之一。鞏固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除了發揮校園文化和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還要在觀念上提高認 識,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暑期“三下鄉”實踐活 動中,通過對國情的認識,積累有益的實踐經驗,樹立正確的人 生觀和世界觀。通過參加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 查找到自身的不足,激發學習知識的渴望。同時,在暑期“三下 鄉”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會促使學生加強學習相關專業知識, 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習的緊迫感,提高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
今年暑假曾雅靜同學有幸參加了安陽工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問題民以食為天,安全是食品消費的最低要求,沒有安全,色香味、營養都無從談起;安全也是食品消費的最高要求,關乎百姓的健康甚至生命,食品安全壓倒一切。人人都需要安全的食品,人人都要維護食品安全。吃是我們每一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這幾年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引起很多人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的重視。
2022年7月2日上午7點半曾雅靜同學踏上了三下鄉活動之旅。
上午8點兩位同學到達了市場,她要去宣講食品安全知識和采訪市場的人們。看看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如何,并且為他們科普食品安全知識。
采訪到市場里的一位小朋友,他說到:“我認為,食品安全包括三個方面,1、無毒 2、無害 3、營養。無毒是說不會造成急性、慢性疾病,不含有對人體產生直接的傷害物質,比如黃曲霉毒素等,這也是最起碼的安全要求。無害是說干凈衛生,不含有異物、雜質生產環境整潔無污染,農殘等有害物質低于國家標準,能夠有效避免對人體潛在傷害。營養也是食品安全的一部分,很多人會忽略,食品的營養成分必須達到國家標準,例如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怡力無糖餅干中膳食纖維的含量、各種食用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等,都是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的方面。”
下來采訪到一位阿姨,曾雅靜提到近日的麥趣爾純牛奶事件,問道阿姨對于此事的看法,她表示政府應當切實履行好其監管職責,加強對食品質量的安全監管。加強食品質量的安全監管應當成為政府的頭等大事,這就要求政府:要加強對食品的準入市場管制,提高食品的準入市場門檻,嚴防“三無”食品流入市場;要有效規范食品生產者的生產、經營行為,堅決取締無證生產、無證加工食品的行為;要整合食品安全監督、檢測資源,更新檢測裝備,加強對食品質量安全的監測,對食品從生產、加工、管理、貯運、包裝到銷售的全過程都要進行嚴格的監控。
(圖為曾雅靜在采訪這位阿姨)
通過此次調查可以看出,公民對食品安全非常重視,也很有了解。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食品安全逐漸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食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食品安全尤為重要食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及社會經濟。但我國的食品供應體系主要是圍繞解決食品供給量問題而建立起來的,對于食品質量安全的關注程度不夠。我國食品行業在原料供給、生產環境、加工、包裝、貯存運輸及銷售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管理,都存在嚴重的不適應性。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構成的最明顯威助。特別是近年來,一些企業無視國家法律,惟利是圖,在食品生產加工中不技標準生產,偷工減料,摻雜使假,以假充真,濫用添加劑,以非食品原料、發霉變質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重大食品質量安全事故屢有發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嚴重打擊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人們對食品談之色變,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構成了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因此,食品質量安全涉及千家萬戶,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質量安全沒有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沒有保證,和諧社會也就無從談起。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食品安全涉及人類最基本權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