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寄宿班的小碩同學說起吃飯不浪費的事兒,
他說,我吃飯從不剩飯。
我問,你是在家里就這樣了嗎?
他連連點頭,是啊,我爸我媽都不剩飯,不怕你們笑話,你們吃菜是用盤子,我們家個個飯量大,吃菜用盆。
說到這里,他嘿嘿笑起來。
我說,你從不剩飯是在家里養成的好習慣。
昨天的食育課程研討會上,
一位家委會的媽媽說,聽了這個課程的設想,我計劃周六帶兒子從買菜開始,擇菜、洗菜、做菜,讓他跟著我,體驗所有的過程。
另一位奶奶說,我買菜也讓孫子參加,想吃什么菜,來挑挑,訓練他幫忙付錢,他還高興的要命。
嚴瑞玲老師認為,餐桌禮儀是非常有必要的,像我們請長者尊者做重要位置的做法,還要堅持。 希望有經驗的家長進課堂,可以集中做這方面的講座。
趙靖老師說,食育,需要孩子在家庭里好好養成,父母們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幾位家長代表紛紛贊同。
一位家長描述了孩子身上的現象,獨生子女是導致學生不自立的主要原因,以前的兄弟姊妹多,父母全部放手,誰餓誰吃。除了父母的教育理念,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時代產物。
太多反面的例子和正面的例子并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發揮食育課程的作用,唯有家校合作,一起發力。
我們的食育課程實施草稿里寫道,
本課程由德育處、家委會、餐廳共同研討,制定具體方案。班主任教師可通過班會、主題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家長通過榜樣示范,在家庭和社會環境中開展有效的教育;餐廳通過提高餐飲質量和服務水平,為課程開設打好堅實的物質保障。
當宋秀云老師領學這份還散發著油墨味兒的草案時,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高度認同食育課程開設的必要性。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僅僅是愛學習,會學習,還要愛生活,會生活,會生活,就從食育開始。
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和教師從自身做起,從自家的餐桌開始,完成食育課程的第一步。
(預告: 下一篇將為大家貢獻“我家餐桌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