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人生》扉頁,寫著這樣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每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
? ? ? 高加林是農村小伙,劉巧珍和黃亞萍同時愛著他,劉巧珍代表農村文化,黃亞萍是城市文化,加林一直想走出農村,他的童年是貧窮的,所以為他內心的自卑埋下伏筆,他在城市待不下去,也就意味著和黃亞萍徹底的決裂,當他回到農村的時候善良的劉巧珍已經嫁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錯過了,可是我覺得不然,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里邊用哲學書寫愛情和人生,現實生活的沉重與理想的輕松,沉重就真的沉重,輕松就真的輕松嗎?有時候內心的自我矛盾讓我們無所是存,不知道怎么選擇才是對的,而加林選擇放棄劉巧珍。在司湯達的《紅與黑》這本小說里,好多人都覺得于連是個無恥之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換個角度去看,于連和加林一樣,從小貧窮,過著最底層人民的生活,我看完這兩部作品,對比的時候,有種同情,為什么說于連是錯的?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難道貧窮的人就活該貧窮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想于連也和加林有相同感受吧!
? ? ? ? 不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是富二代,官二代,最底層的人民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論悲慘程度,和余華的《活著》相比還沒有太慘,徹徹底底的悲劇,死了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孫子,只剩下了自己,最后只有一頭牛相依為命,這就是活著,活下去的勇氣,和這樣的結局相比,還有什么是不能挺過去的?這也是人生。
? ? ? 路遙的一部《人生》不但給我們展現了主人公高加林曲折、起伏的人生經歷,更讓我們對人生有了一種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徹的認識、更明確的方向。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無數選擇,人生的美好愛情,人生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如同無數細流匯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人生海洋,讓無數人如同人生風雨中的船只,經歷了搖搖擺擺,起起落落。在風里雨里哭泣,在風里雨里奔跑。有人說這樣的人生太辛苦,還是平凡最可貴。因為價值觀,立場不同,所以每個人對人生和生活的理解都是對的。有個朋友說“嫁人,當家庭主婦,相夫教子,這樣挺好的,可是這是你想要的人生嗎?”我回答“你覺得呢?”我想起了《童夢奇緣》中馮小剛有句經典臺詞說:生命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不能重來的一生,沒有回頭,選擇一條路就往下走,因為沒走一步都是在書寫自己的人生。“錢當然很重要,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嘗不為錢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覺得,人活這一輩子,還應該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對……”我很喜歡這段話,不僅僅是錢,除了這些東西,應該還有其他的一些什么,拼命的努力,奮斗,到最后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有錢,有更好的生活,可是整個奮斗的過程也是體驗生活的過程,當我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我們可以無悔的說,我的人生有過努力,有過拼搏,有過撕心裂肺,有過快樂,不求詩情畫意,只求不辜負自己,不辜負年華和青春,在倪萍的《姥姥語錄》里有這樣一段:“山還不有的是,有大山,有小山,上不去大山,你上小山,遠山你去不了,家門口那個山你也能上啊!”
“姥姥的心這么高?”
“不是高,平淡是真,普通是好,這都是懶人說的話。你去問問山頂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說實話,他保準說他這一輩子不后悔,下一輩子他還上山頂。”
? ? ? 姥姥說:“從前我覺著管哪都趕不上俺水門口好,上威海又覺得管哪都趕不上威海好,上了青島又覺得管哪都趕不上青島好,上了北京就上了山頂了,再回水門口就下山了。”很勵志!加林的人生何嘗不是路遙本人的縮影,沒有苦難的經歷,哪知生活之艱辛,哪有《人生》之感悟!
? ?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曲的奇妙在于其故事情節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些什么,書的最后,德順爺爺告訴加林,受了挫折,不要去當一條死狗,人生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