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相信很多人都在朝夕日歷等平臺上聽了李笑來老師的這節微課,我馬上整理出這篇聽課筆記,匯集了一些重點方便大家以后隨時查看。以下便是李笑來關于如何讀書的課程內容。
【1】
分享前先說一件事情:一念一世界。
我們生活在自己對客觀世界的主觀理解之中。一個小小的觀念被改變之后,整個世界就會隨之改變,而且整個世界的變化通常不是很小的變化,而是整個世界會徹底變成完全不同的,甚至無法提前推理的另外的樣子。
舉個例子:“努力”和“堅持”兩個概念在我的世界里并不存在,為什么?
越是某件事覺得需要努力堅持才行,這件事基本上從一開始就做不成,你需要努力、需要堅持說明你骨子里不愿做,這樣的事情是做不好的。
于是我磨練出一個策略,無論做什么事情在開始之前都要給這件事賦予重大意義,甚至多重重大的意義。
比如以我目前的情況,寫文章賺錢是很難有動力的,至少不會有極大的動力。我就得想出個辦法賦予它一個重大甚至偉大的意義,我就決定把專欄賺到的所有稅后收入都捐出去,放到一個鼓勵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獎學金上。
接下來發生的變化是這樣的,我的大腦因此開始高度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創意層出不窮。因為我算了一下在目前的訂閱量下,相當于每個字100元,于是只要我寫出二三十個字的句子,也就相當于可以資助1個優秀大學生1年的獎學金2000塊,一篇文章按2000字計算,那就相當于我能資助100名大學生,這動力肯定就不一樣了,于是寫著寫著就高興了。
所以對我這種人來說,一旦決定做什么事情,是用不著堅持的,用不著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們這種人的世界里,不是那種苦哈哈的堅持,臭烘烘的努力,而是干脆停不下來。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往往只不過是一念之差,可實際上價值差異卻是整個世界的差異,一念一世界是個很實在的道理,一點都不虛。
【2】
一、讀書路徑與境界更新
讀書這事最初是很難做到目標明確的,如果一上來就目標明確可能會造成另外一個嚴重的后果,失去獲得意外好運的機會。
第一個階段:漫無目的的讀書
能讀多少就讀多少,能讀到什么就讀什么,不用挑。不用挑的原因在于,挑書也是一種逐步積累的能力。
具體選書原則,可在“學習學習再學習”公眾號后臺回復“選書”獲得文章
第二階段:有選擇的挑書
挑書的能力是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必然逐步養成的。我從來不向別人索要書單,因為那是別人的書單,肯定不是我的書單。
思考久了觀察多了就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向別人索要書單是使自己的挑書能力逐步退化直至為零的最有效方法。
你的挑書能力不可能不長進的,除非你一定要讓別人幫你挑書。
基于我個人的兩個價值觀,我的興趣逐漸轉移到六大領域中,非虛構類、英文原版、心理學、經濟學、策略學、腦科學。
從這些領域中我又是抓到什么看什么,看著看著又開始挑,哪個出版社更靠譜,哪個作者更有趣,然后就進入了我的第三個階段。
第三階段:讀書變少了,開始讀學術文獻
到了第三個階段,我讀書開始變少了,整天讀的都是各種學術文獻。我購買了幾乎所有我能買的國外電子圖書館會員,閑的沒事就在里面翻。
通俗讀物和學術文獻的最大區別在于作者的寫作態度。學術論文的作者通常并不關心讀者是否能夠讀懂,他們的想法是我能夠自圓其說,且盡量寫清楚這是我的事情,能否讀懂那是你的事情,我才沒有空掰開了揉碎了生怕你讀不懂。
所以大量閱讀學術論文真的非常鍛煉閱讀理解能力,重點在于理解能力。
第四個階段:大量檢所閱讀
我30歲的時候是2002年,在那前后國內已經可以在Amazon上買原版書了,又過了些年絕大多數有價值的原版書都有了電子版,不知不覺間我在自己的電腦上給自己建了一個圖書館,這時候我也到了大量檢索閱讀的階段。
所謂檢所閱讀,就是有目標的閱讀。大體上知道哪些書里有哪些領域的內容,把它保存在電腦里,然后就通過全文檢索,需要什么就通過關鍵字搜索,把那部分找出來參考。
第五階段:什么都看
過了40歲之后,我進入了第五個階段,我又回來了,我開始又是什么都看,雖然總是不由自主的挑。
為什么我又回來了?因為這時候我閱讀的目的性沒必要那么強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更需要了解真實的世界。
了解真實的世界很重要,足不出戶而知天下,雖然有難度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
以上就是我多年來的讀書路徑,從泛到精再回到泛。還有另外一個維度的路徑,從全盤接受到部分接受,到不能接受的部分也多想想,有本事在任何一個地方學到我們應該學到的東西。
二、個人的閱讀目的
閱讀的目的就是改變生活,知識改變命運并不是空話。
改變生活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習得新的技能。大家可能不信,我是靠書學會游泳的,這一點羅永浩可以作證,因為他的蛙泳是我站在游泳池邊上僅靠說話就教會他的。
三、如何通過閱讀學會任何技能
我相信也請你相信我,在有時間有耐心的情況下,任何技能都是多多少少可以通過閱讀習得的。
等你過了25歲之后回頭看看初中高中教材,你會感到無比驚嚇。怎么會這樣,這么簡單的東西卻覺得那么難呢?很多人只是沒試過而已,所以你會明白小時候覺得數學難,然后一輩子就覺得真的那么難,其實是非常吃虧的。
事實上25歲之后的你只要學習習慣正常,很可能只要一星期的時間,就能夠把高中或者本科某一個學期的教材全都過一遍,然后震驚于當今的理解能力之強更震驚于過去的理解能力之差。
所以首先你要學會一點,別總覺得專業這件事是高高在上觸不可及的,事實上只要你學習能力專業,無論什么其實都可以學的比較專業。
其次你要學會一個特別重要的,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想過要學的本領:一本書,只要必要,即使是讀不懂,也要讀完。
這個世界上真正有用的知識,真正有點難度的知識從結構上來看并不是線性的,不是那種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干掉大Boss就可以通關的模式。
沒有難度的知識大家都學會了,乃至于學會了之后相對優勢并不明顯。但凡有點難度的知識從結構上來看常常是遞歸的。
有些書是這樣的,想要了解第一章,必須依賴于對后面章節的深入理解,這種書籍只能通過反復閱讀才能理清思路。
所以你要學會即便是一本書看不懂也要看完,并且反復去看直至看懂。這個本領你有了就會發現你就是人們常說的那種有悟性的人,你要相信人的大腦是有成長能力的。
其次你還要理解另外一個原則,就是“用”。學而不用是絕大多數人失敗的根源。
最后人們忽視的一個重要技能,是一種社交活動,我總花很長時間去讀書評、影評,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總是能在別人的留言里發現自己的閱讀有所遺漏,總是有自己想的不足夠全面的地方。
在現實生活中,讀好書也是提高自己社交層次和能力的重要工具。
四、升級自己的閱讀操作系統
1.閱讀理解速度提升,根本上只能靠積累
深入理解總是很耗時耗力的事情,理解能力和理解速度只能靠積累,而且還得刻意認真的積累。
2.寫作
積累是必須的,除了積累之外的方法就是兩個字:寫作。
這個竅門可以用另外一句話描述,像作者一樣閱讀。
遇到好書、好文章、好段落的時候,一定要只字不差的閱讀,而且這是需要刻意練習才能得到的重要技能,最終只有少數人才能做到。
獲得這種難得能力得方法就是開始寫作,閱讀的時候稍不留神就會三心二意的錯過很多細節,不耐煩的時候還可能跳讀、掃讀、略讀。而寫作的時候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寫出來,你沒有辦法跳寫、掃寫、略寫。
閱讀目標常常很寬泛,而寫作目標常常很具體,所以有寫作目標的人更能夠做到有目的的閱讀和主動閱讀。
五、如何做到熟練的融會貫通
你只要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這個道理還能用到什么地方去呢?
一個融會貫通優質案例:http://b.xinshengdaxue.com/A03.html,值得深入閱讀。
除了經常問自己這個簡單樸素的問題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樸素的前提,你得積累。
你腦子中要積累的知識點越多,融會貫通的機會就越大,否則就沒有什么可以融匯,沒有什么可以貫通,哪有什么機會融會貫通呢?
六、一些有必要說明的細節
1.如何看待碎片化閱讀
每天都要給自己騰出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閱讀,至少連續1小時。
2.電子書和紙質書的選擇
我現在幾乎是選擇電子書的,而且現在基本上不讀紙質書。我最喜歡和最不能割舍的就是全文檢索功能。
3.關于如何做讀書筆記,用什么樣的工具
以前沒有電子書的時候,我會經常用卡片去做摘抄和分類。現在我幾乎不做讀書筆記了,甚至什么工具都不用,就是直接把整本書存在電腦里,定期做個備份,需要的時候用全文檢索功能就行了。
4.閱讀一定要在安靜的地方嗎?
大自然中傲嬌的物種必然很快滅絕,如果你只能在安靜的地方閱讀,那你隨時有可能被打斷,當年我還在學校的時候,我會專門找嘈雜的地方閱讀,習慣就好了,邊上多亂都不怕,這是真的硬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