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已經是一種流行元素。越來越多的人蠢蠢欲動,想自己當老板。10年前的創業者都集中在35-45歲,可以說謀而后動。現在的創業者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長江后浪推前浪。今天我們要采訪的嘉賓是一位90后創業小伙兒——品合換新家岳陽合伙人黎勇。
環環相扣,水到渠成
別看黎總是一位90后,在“混跡社會”上也算是一位“老江湖”了,08年進入國企,這個鐵飯碗一端就是5年,“這5年對我來說是珍貴的沉淀期”黎總說在國企中安逸生活,讓他養成了對凡事都抱有一顆平常心的態度。
由于家庭原因迫于經濟壓力,讓他離開安逸接受另一個挑戰——汽車銷售,在市場上不斷的奔波,不斷與陌生人接觸交流,經過3年的歷練,練就了強大的抗壓能力,也讓他很快的成長起來,并且為后期的創業積累了不少的人脈資源。
在加入品合換新家之前,黎總由于自己新房裝修認識了一個裝修公司的老板并剛剛接受邀請進入裝修行業,一切都是那么巧,表哥的房子需要翻新,在表哥介紹中在職中的黎總接觸到了舊家翻新并決定進行項目考察。
因為品合換新家沒有加盟費,這讓黎總的家人一度擔心是遇到了傳銷,后來黎總還是來到了總部石家莊進行實地考察,經過培訓學習,黎總對這個項目的感觸很大,首先,他認為能夠為客戶提供改善居住環境、享受更美好生活的服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其次,他認為這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市場,因為每一個住房住了較長時間后都有改善環境翻新的需求,他非常看好這個業務市場,所以黎總決心把這個事情當做人生事業來經營。在決定加入這個項目后,黎總找到自己所在裝修公司的老板溝通這件事時,老板并沒有因為交叉的一些競爭而引起誤會反而給了他一些誠懇建議。
與其說是訂單不如說是鼓勵
因為之前的銷售經歷,黎總對市場的推廣模式比較熟悉,所以在開業前就開始做微信推廣,做地推,并在開業當天做單頁地推,雖然來了不少人但是一單都沒有成交。兩三天后雖有咨詢但依然沒單,那個時候黎總的內心是糾結的,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問題,就在這種忐忑的煎熬中,在開業的第4天,終于迎來了第一個單子。
黎總說當時早上在公園做地推,有一個客戶咨詢,但沒留聯系方式,當時他以為又沒戲了,結束早上地推剛回到公司,就接到了陌生電話,一問才知道是早上那位咨詢的客戶,這個訂單的成交很大程度在黎總的個人魅力。
黎總之前就已經跟工人說好了,不要追求利潤,重點追求的是服務的質量,雖然客戶放心不在現場監工,但黎總還是與其一一落實現場的保護細節,“客戶對我說你這么年輕竟然會選擇這樣苦累的行業,真的很佩服現在年輕人創業的勇氣”黎總認為這是對自己最大的鼓勵了,也給自己增加了在這一行堅持干下去的信心。
“沒有做的最好,只有做的更好”黎總時刻謹記這句話,為了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為了獲得更多的客戶滿意,黎總不斷的與總部和其他城市合伙人進行交流學習,在施工過程中不斷的總結服務經驗,在溝通過程中不斷總結客戶意見,一步一步的完成岳陽客戶積累,踏實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