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玩的時候,我總習慣先考察一下目的地是不是有點兒去玩的價值。先說一故事吧。先前一同事老是說要去湖南的鳳凰玩,說那里景色多么美什么的。我就問了一句:除了景色之外,你知不知道那里曾經出了一個現代作家。回答說不知道。我說那作家是沈從文,然后把沈從文的故事大致講了一遍。后來,同事回來的時候跟我帶了一本沈從文的精選集,可她卻連《邊城》都沒有讀過。所以,不管是去哪里游玩,光是拍照留念、找幾樣小吃,然后再帶回幾樣紀念品,那就太沒意思了。這樣的游玩,我寧愿不去。
說曇華林吧。網上說是曇華林的歷史文化特別悠久,人文氣息特別濃厚。先前看到朋友圈里也有一些發曇華林的圖片的,感覺是有些人文氣息。也許會有點兒收獲吧,我這么想,然后就背著書包出發了。
下了地鐵,走了一段路,就到了。因為是假期,所以到處都是人。我聽著搖滾,穿過人海,去尋找我喜歡的東西。走了沒多遠,就看到一招牌——某書店。于是,絲毫不客氣就擠進去了。一面墻上全是明信片,幾張桌子上都是明星片、海報和小飾品。請問書呢?哦,原來在最里頭的墻上呢。兩個木頭的書架掛在桌子上邊的墻上,1米寬,半米高的樣子。書總共不到100本,零亂的擺放著。突然感覺如此小的兩個書架居然是那么的空虛。看看書吧,多半是暢銷書,又多半是暢銷書里頭的雞純湯。這就有點兒不愉快了,所以迅速走了出來。往前走,也許能有所收獲吧。人,到處都是人。人,越來越多。妹子們是越來越會打扮了,露腿的不露腿的,襯衣長裙小皮鞋的,T恤牛仔褲小白鞋的,都是那么的白白嫩嫩,都是那么的活潑天真,都是那么的青春活力。男孩子都走在旁邊提包陪聊,像極了卑微的仆人。人是看不完的,所以就不看了。一長條街都是店鋪,水吧、小吃店、飾品雜貨店,看來看去都是這些。每個店鋪里幾乎都有很多的明信片和小飾品,難道這樣就人文了嗎?幾千米的一條街,如此的繁華,居然容不下一家書店。所謂的人文氣息又從哪里來呢?整條街上人倒是不少,那么文到哪里去了呢?倒是在岔路上看到一些稍微有些年代的民居,幾個老奶奶或者老大爺在陰涼處聊天,顯得很是安詳。繼續往前走吧。
穿來穿去,也不知道穿到了哪條街。終于,在路的盡頭看到了一家書店。拾間書局。旋轉門有點兒意思,有幾個妹子正在門兩邊拍照呢。等她們走了,我終于沖進了書店。右手邊全是明信片,唉,又是明信片這一套。往前走,看到桌上擺著一本安?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嚯嚯,有點兒意思。其他幾張桌子和書架上的書,我一眼瞟過,沒有看見一本有意思的書。到了最里面,終于才看到了幾本好書。岳麓書社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庫系列有十多本,算很不錯的啦。看了下價錢,頓時滿臉懵逼。太貴了,這是要搶劫的節奏嘛。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有那么幾本小集子,勉強算那么回事吧。兩個書架就過去了。右邊,是同樣的兩個書架。陳映真主編的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系列有個十多本,這倒是讓我有點佩服了。不過看標價,簡直比搶劫還狠。剩下的都是一些暢銷書,言情藝術散文美食旅行一類,明顯的雞湯占了一大半。里面還有一塊休息區,擺著很多桌子,很多人坐在里面聊天。休息區的一頭有個小講臺,不知道是哪位大叔正在講他的人生故事。他講得很悠閑,聽眾也都很悠閑。我買了一本《海外華人文學現狀》,花了30塊錢。知道是一本舊書,而且不那么常見,花30塊錢也算值了。然后繼續逛。
這兒的建筑很密集,一條條街道小巷穿來拐去的,顯得很沒有規劃。到處都是人,以年輕人居多。在街道小巷和人海中穿行,我只想聞一聞那種陳舊的氣息,看一看那種古老的風景。偶爾會看到一兩處稍微有些年代的小房子。下面一層是灰色水泥的墻皮,木頭的門。上面一層完全是用木頭搭建的,屋檐的地方有兩處雕花。很窄的小巷里,有時候會看到幾個老人在聊天,一副怡然自得的悠閑狀,完全不管外面的熱鬧。大街小巷,穿來穿去,人來人往,穿來穿去,秋日暖陽,穿來穿去。眼睛感覺有點亂了。然后就看到糧道街的路牌。終于,還是看到了一家書店。招牌沒有那么簡潔醒目,這都不是事兒。往里看,書店的面積不很大,但書絕對不能說少。只要是有書的地方,我就會立馬安靜下來,然后從頭看到尾。習慣成了自然。哈哈,一不小心就發現了一本我喜歡的書。張效民的《艾蕪轉——流浪文豪之謎》。很想下手買一本,想了一想,我之前好像買了一本,最后還是放棄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不過收獲還是有的。最后買了5本書:《現當代外國現實主義文學四十講》、《論西方現代派文學及其他》、《比較文學簡編》、《唐宋傳奇選》和一本《臺灣短篇小說選》。總共不到40塊錢,簡直太值了。
半路去了又合書舍,跟師兄拉呱了半天。師兄又推薦我看臺灣的一些關于書的視頻,很贊。也算是對曇華林一行的失望做了一些補償。晚上7點多才到自己的書店。怎么看,都覺得還是自己的書店有點兒看頭。雖然地方很小,書也不多。但每一本書都是我辛苦淘來的,而且有很多書都是我想留著自己讀的。
小貓在喵喵叫,該跟它喂點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