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上已經(jīng)用濫了雞蛋和籃子,來說明分散風險的重要性。對于合唱團員來說,一條必須牢記的鐵律就是:千萬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指揮身上——指望指揮提示你何時進出,尤其是交響樂團的指揮。
解析一:指揮可能是凡人
有些指揮,比如我們遇到過的,不管是出于水平還是責任或者觀念,他都覺得,我完成指揮(打拍子)就可以了,哪里進哪里出,怎么找到音,那是你們合唱團員自己的責任。于是我們必須學會看著空空如也的間奏譜子,在心里默數(shù)幾十甚至上百小節(jié),必須學會早早的在腦子里印下接著要唱出的第一個音。對于樂句節(jié)奏和銜接的比較好的作品,這么做相對不難,問題我們的很多作曲家覺得這么寫完全體現(xiàn)不出他們所學的本事,因此,極盡所能,非要我們找不到音準和節(jié)奏,非要我們喊的聲嘶力竭或壓的發(fā)不出聲,才覺得創(chuàng)作出了一個好作品。遇到這種雙重打擊,除了心頭跑過千萬頭神獸外,只能下去默默的苦練,自己接的堂會,含著淚也要唱完。
解析二:指揮畢竟是凡人
有些指揮,腦子非常清楚,比如勇哥,幾乎會把所有合唱進出的地方都會用精確的手勢告訴我們,對于較難找音的地方,也會想辦法把樂隊里的參照樂器告訴我們,甚至還會請某位演奏家直接給我們提示音(他幾乎不怕得罪作曲家),遇到這樣的指揮,我們是幸福和幸運的。但是,是的,但是!指揮畢竟也是凡人,像勇哥這樣,喜歡時不時罵個人,黑個臉,情緒一波動,就很可能顧不上給合唱進出的提示了。這時候,兩手準備就很重要了,在熟悉的基礎上,盯住指揮,即使指揮中途“開小差”,我們不能跟著一起開,要能完美跟進,好比直播出狀況時提前準備的錄播要能迅速無縫對接。
補記:2016年5月20日,深圳音樂廳,“夢中之城”演出,虹姐帶領大家臨陣磨槍,事實表明還是很有必要而且很有成效的,謝謝虹姐。盡管,也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虹姐身上,不過,還是比指揮靠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