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相信:文字是一個人的呼吸。誠如顧城所說:我這樣寫,不過是為了多喘喘氣罷了。
去寫,便是試圖摒棄世界的紛紛擾擾,讓喧囂被寂靜替代。只留下黑,黑暗里容易見著靈魂。鴻爪雪泥,躍然紙上。現在我使用的是敲字的方式。我寫的時候也從來不打草稿。只是一行行地寫下去。在這里要引用杜拉斯女士的話解釋一下:“如果你在動筆以前,在寫作以前,就大概知道會寫什么,你永遠也不會寫。不值得寫。”“但人們寫作。人們身上負載的是未知數,寫作就是觸知。或是寫作或是什么都沒有。人們可以說這是一種寫作病。”她的話語代表我的感覺。
真正的藝術家是為了虛無而創作。他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是什么。人生何其虛無,寫作也何其虛無。有的藝術家貧窮一輩子,在潦倒中離世。到了下一個世紀,他的作品又被發掘出來,奉為經典。例如梵高。還有一長串的名字。
安妮寶貝在我的概念里是個藝術家,而非僅是作家。她已達到了為虛無而創作。從她的書里能窺見她的思想,清醒,虛無。安妮是個異類。
我可能會保持寫字這個習慣。也可能會中途放棄,埋頭賺錢,狠狠地生活,做我應該做的事。
有時,我不知道寫字以及生活的意義。“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昆德拉說對了。事實上,人們不寫字、不思考也能活著。人們總是善于掩飾自己的內心。很多人帶著面具生活。在這座城市,很多人沒有安全感。
安妮寶貝說:“我的心一半是純白,一半是陰影。”我亦如此。白天我能貢獻的精力都貢獻給辦公室了。夜晚,是屬于自己一個人的。
很多時候,各路朋友以不同的方式交往。插科打諢,玩玩鬧鬧,但不觸及內心。那意味著觸及到危險。人們會武裝自己。
我不懼怕競爭。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注定避免不了競爭。為了時間、空間、金錢、地位等而競爭。如果放棄一切競爭的機會,就會淪落到社會最底層,在這里競爭將更激烈殘酷。是為了一口吃的競爭,為了今夜有個住的地方競爭。看,這就是我們的生活。要知道,我們選擇的機會并不多。
曾經看過一首詩,是寫冰雪曠野里的凱恩斯:“這個孩子,他來到人世間,學習生存之道,慢慢成長和變老。”
成長,是這樣一個艱辛而緩慢的過程。
而在寫字時,我們是有一顆赤子之心的孩子。
寫字是為了紀念。時間和記憶背道而馳,黑暗終究覆蓋一切。留下來的,只有文字。文字會在漫漫時光里,塵盡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