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君是何許人也?你可能不會像熟悉老干部靳東或胡歌一樣熟悉他,其實我也是前幾天才知道這個名字的,是因為無意中看了一集《非常靜距離》的明星專訪,恰巧那天做客的就是他。
幾年前就因胡歌主演的《大好時光》對這個演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并沒有刻意去搜索過他的名字,只覺得這個演員的笑容很自然,將人物原型刻畫得非常細致,演繹得也相當精彩。我并非他的粉絲,也幾乎不追星,但他專訪的幾個細節卻讓我有些許明白,為什么這個演員總是笑得那么陽光燦爛。
韓東君在節目里不止一次提及他的家人,他的爸爸、媽媽和姑姑。每每說起,那種幸福之情就掩不住地溢于言表。
他說他跟爸爸就像哥倆一樣,現在每次回家,爸爸還會把他摁在床上,要親他,說小時候沒親夠,現在要補回來。
他說小時候媽媽總愛背他上樓,他家住7樓,沒有電梯,媽媽就這么一次又一次地背著,把他背到大,所以現在媽媽身體有點小狀況了,他也總是逮著機會要背媽媽上樓。
他說姑姑是他第二個媽媽,為了讓他的前途更加坦蕩和順暢,費盡千辛萬苦把他送進了溫哥華最好的公立學校,并且一人打好幾份工,為的就是讓他在那邊可以生活得更好。
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模式,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這一點,我一直深信不疑。
昨天是七夕節,我在朋友圈并沒有看到多少秀恩愛的,但有兩則狀態卻讓我記憶猶新。
第一則:分享老媽的日常虐狗,散步還要和老爸牽牽手,只要打電話就要教育我,一定要找個像我爸那樣的,好難額。(這個女孩是我見過笑容最多的姑娘)
第二則:難得回家一次,爸媽非要把我夾在中間睡,說要重溫一下兒時的感覺,他們不會是在找借口幫我減肥吧?得嘞,且讓我喘口氣再說話……(這個女孩是我見過笑容最美的姑娘)
其實如果多花些心思去觀察周圍的人,不難發現,那些樂天派、嘻哈型的人背后一定有一個異常幸福和諧的家庭。最好的父母,就是成為孩子最信任、最愿意提及也最想與之說說話的人。
記得看《爸爸回來了》,總能被賈乃亮和小甜馨這對父女逗得哈哈大笑。有一次賈乃亮教女兒畫畫,小甜馨不小心打翻了油彩,她看看爸爸,又看看地面,突然摸摸頭說:“好尷尬啊!”還有一次,小甜馨惹爸爸生氣了,當然爸爸是故意裝出來的,小甜馨居然冒出一句:“我逗你玩呢。”細節之處就可見這對父女平時的相處模式應當是玩伴和朋友,是一種平等友好的關系,而非一個趾高氣揚,一個宛若綿羊。
家庭的溫度,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同時,也決定了孩子下一代的未來。
曾經有一項調查,內容是“到底有多少父母打過孩子?”
其中84%的父母承認打過,88%的父母表示曾被自己的父母打過,這個比例實在太高。
而那些不打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等孩子開始懂事的時候,就會采取類似寫信、聊天等形式循循善誘教育孩子,他們熟悉孩子最細微的情感,往往在多次說教不成的情況下,有足夠的耐心甚至是毅力跟孩子周旋,直至解決問題,達到教育目的。
曾經也看過芬蘭父母的教養目標,其中有兩個給我極深的印象:一是父母會花時間了解孩子的游戲和社交軟件;二是每天至少有一餐是全家一起享用的。為什么芬蘭人如此注重這個,他們認為「教養」與「生活」密不可分。不管是心智上的「教」還是身體上的「養」,都不該是從每日作息中被拆出來檢視的特殊議題,而是親子共同生活的每分每秒。他們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親密關系、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活給孩子看,孩子會帶著這些「生活印象」去建構他們自己的人生,甚至建構他們的家庭。
這對我觸動很大。所以芬蘭的父母會跟孩子一起做飯,他們認為這是生活教育最好的時刻;會跟孩子討論工資水平,商量最近的家庭開支,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甚至有一半的芬蘭父母認為,孩子應該被提供一周多次去超市購買食物的機會,了解現在的物價,形成良好的消費觀。這讓我想起中國最火的一檔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從每對明星父子的互動方式上就可以看出他們平時的關系如何,是朋與友的關系多一些,還是父與子的關系更多一些。
前不久是李小璐和賈乃亮結婚五周年的紀念日,賈乃亮一早就微博發文向老婆示愛,稍后,李小璐也在微博曬出一家三口甜蜜溫馨照,并配文:“5年,感恩一切!”照片中,李小璐身穿一套粉色裙子,手捧大束粉色玫瑰花,露出幸福的笑容,粉嫩似少女。站在爸爸和媽媽中間的甜馨,笑容甜美燦爛,賈乃亮單膝跪地做求婚的姿勢,看著李小璐的眼神里充滿愛意。畫面十分溫馨甜蜜。
父母恩愛、家庭和諧,是對一個孩子,最好的家教和祝福。我也相信生長在和睦安樂家庭環境中的孩子,會比其他孩子更勇敢、樂觀和幸運,他們的笑容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真實、最純粹、最陽光燦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