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父親喚醒的早晨
那片樹林,離我家很近,只隔著一小塊地。
樹林里,長滿了樅樹。家鄉人都稱這種樹為樅樹,實際上是一種松樹。四季常綠,針葉,生長緩慢。枝干很高,樹皮粗糙,并不像白楊那樣光滑挺直。樹的成長占據的是空間,樹之間的地皮上,各種各樣的野草爭相拔高,把整個樹林渲染成綠色的海洋。
我與樹林之間,被這些野草連接,也是被鄉間的生靈——牛和羊連接。
多少個清晨,天蒙蒙亮,我被父親的聲音喚醒。
盡管我只是個孩子,在鄉村,在生存面前,沒有人顧及。我理解父親的無奈,我的年齡和家里的境況,讓幼小的我洞察到自身的使命,我必須在父親的教導下學會在鄉村生活。同樣被父親喚醒的,還有沉睡在圈里的牛羊,它們給村莊人的生活增加了另一種意義。
【2】人和動物的周旋
父親走在前面,拉著一頭老牛,我在最后,負責維護一群牲畜的前進秩序。
兩個人,幾頭牛,幾只羊,悠悠地走在晨光中,步履緩慢。牛羊不時地把嘴伸向路邊的莊稼地,企圖安慰一下休閑了一個晚上的味覺,我手上的鞭子總是毫不留情地讓牲畜們小小的愿望破滅。我不得不用這樣殘忍的方式,讓一棵棵莊稼長在充滿希望的土地上。
到達小樹林,牲畜就自由了,在草地上匆忙尋覓。父親給我囑咐幾句,就走了。監護牛羊行動的任務,在父親的言語中變得嚴肅。我像是個看管犯人的獄卒,不敢有半點馬虎。
牛羊都是很聰明的動物,有人盯著時,它們總是很乖巧地自己找草吃;若是你開小差,片刻之間,它們的身影就會出現在莊稼地。“日久知人心”,牛羊也是一樣的。
時間長了,我學會了和那些動物周旋。
我先把它們趕到一片野草豐茂的樹林,然后在附近找一個具有“眼觀六面”的高地站著。這時候,表面上我一絲不茍地盯著牛羊;實際上,我的思維正在編織童年的夢。想著想著,嘴里就誦起了在學校里學到的某些詩句,或者哼出了老師教的歌。
更多的時候,我是在頭腦中“寫劇本”。那時的我,善于用有限的眼界想象未來的自己。
在想象中,時而自己是一個軍人,在祖國的邊防守望;時而是個醫生,穿行在手術室救死扶傷;時而是個商人,數著自己大把大把的鈔票……想象總是那么美好,思緒在其中自由馳騁,找不到邊際。
【3】寂寞的小樹林
小樹林的早晨,寂靜而清新。
牛羊在安靜地吃草,野草與樹木還頂著露珠,翠綠翠綠的,很有精神。我深深地被這樣的意境感染,心情好,思想也不會落后。盡管我對眼下父親分派的任務中,看不到丁點未來的希望,可我的憧憬總是充滿色彩,安慰著我狹窄的認知。
有些早晨,我會在兜里藏本書。
父親從小樹林離開,書就進入了我的世界,我也進入了書得天地。我不停地來回踱步,讓牛羊感受到我在注意它們的錯覺,眼睛卻一動不動地釘在文字里。可是看著看著,很多時候都是不由自主地駐足,身外的一切都成了另一個世界。
有了書的陪伴,小樹林里少了一絲幻想,多了一份充實。也是因為書的誘惑,我家的莊稼遭受了牛羊更多的迫害;為此,沒少挨父親的冷眼冷語。
【4】記憶封存的美好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在童年的那些年,我的很多個白晝都是從小樹林開始。我的足跡從小樹林出發,漸行漸遠。
從上學起,與小樹林就開始漸漸產生距離。空間的距離感是玄妙的,內心的距離卻更近了。每次回家,走進家門之前我都會對小樹林掃視一番,像是巡視牧場的牧羊人。
歲月如歌,時間如流水。轉瞬之間,一切都成為記憶封存在心底。回想,離開小樹林已經多年,頭腦中依然清晰的是那些樹,林間的草地,還有曾經穿行在林間的鮮活生靈。
歡迎關注【老羅沒從政】最美的文字,喚醒內心深處的柔軟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