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拿在自己手上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一直沒有靜下來看,這周中午和晚上隨手拿著翻一翻,感覺挺有意思的,全書分為幾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由幾篇文章組成,看完一篇大概10分鐘左右,挺適合碎片化閱讀的。
在談這本書的內(nèi)容之前,先來一張圖片,有點模糊,不過夠用。
走在樹下,抬起頭,看到點點光透過空隙照向自己。? 心生感想,這點點光,何嘗不是書中的句句情感和思想,卻因某種遮蔽難以抵達內(nèi)心深處,這是對能量的消耗。人時常會隨著時間的增長在心中豎起一道墻,既保護自己又限制自己,幸運的是,生活中總有幾句話、幾件事、幾個人能夠劈開這堵墻,我們稱其為偉大,給予自己的稱贊和敬佩。
閑話扯完,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這本書吧!作者是吳軍博士,多個領域的專家,復合型人才,想了解更多,請自行百度。這本書內(nèi)容豐富,但不夠深刻,但讀起來可以擴寬視野。以下談一談自己有所感悟的點:
1.圍繞核心做加法和減法
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做的加法和減法要圍繞著這一個核心競爭力展開。如果對提高核心競爭力有好處的就做加法,對不能增長核心競爭力的就做減法。不要因事物對自己的難易而判斷,要因事物本身對自己是否有益而下結論,本質(zhì)上是判斷是否有價值,是否能讓自己成為時間的朋友。這種觀點只適合目前正在提升單核心競爭力的人。
2.不做選擇的幸福
作者在書中提到,我們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選擇上,而不是經(jīng)營上,導致難以精進。或許少些選擇,會更聚焦,也會讓我們更幸福和更成功。遇到選擇多的時候,人們之所以難以抉擇是因為對所做的選擇過于看重和對自己本身的不了解。同時,強者把選擇多看做機會多,從而選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道路。弱者把選擇多看成退路多,從而選出了一條最舒適的道路。
3.不做偽工作者
什么是偽工作者?書中寫到:偽工作者就是每天把自己搞的很忙,他們所做的工作可能也是公司里面存在的,但是那些工作并不產(chǎn)生什么效果。簡單的來說就是忙的糊里糊涂,不知道創(chuàng)造了那些價值,但就是非常累。
這是偽工作者的一些特征:
1.不給公司與用戶帶來價值;
2.堅持用舊方法而非效率更高的新方法;
3.事前不思考,事中亂試錯;
4.不注重質(zhì)量與測試,事后花時間打補丁;
5.不注重用有限的資源解決95%的問題,而是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糾結不重要的5%的問題;
6.每次開會找來大量不必要的人員旁聽或者總去參加那些不必要的會議。
從偽工作者中我們可以派生出偽學習者,就是那些每天總是忙碌學習、刷題,卻不知道總結,不知道思考自己為什么而刷題的人,如果處于這種狀態(tài),不妨從每天學習了什么、做了什么的視角轉(zhuǎn)換到每天收獲了,掌握了什么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