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語言大學,小聯合國,有幸在這里上了三年研究生,今年我畢業了,三年很短,但三年的生活讓我受用一生。
學外語,環境加主動膽大
我的英語真的不好,生長在祖國最邊陲的小城,學英語有著天然的阻礙,啟蒙很晚,學的也稀里糊涂,全是為了硬著頭皮參加考試,更別說口語了,每天背幾個單詞就當是練口語了。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大學,為了考四級和考研,我那會兒特別用功的學英語,不停的做題,強迫自己背新概念3,自學小有成效,但我還是沒有真正的說過英語,連個外教對話的機會都沒有。
到了北語,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的老外,黑的白的黃的,我又興奮又緊張,這樣的環境萬一有人用英語問我怎么辦?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與好處,想和外國人交朋友,互相學習,就得說的差不多不是,人家連這么難的漢語都敢說,我有什么不敢說的。
所以,每周兩節的外教課我堅持去上,哪怕有的聽不懂,認識了一個羅馬尼亞的交換生,特別大膽的嘗試和她成為語伴,互相幫助,我的英語在她的幫助下真的開竅了,也可以和她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了,甚至她還教我說法語和羅語,雖然我的舌頭真的卷不起來。每天都寫英語日記,讓語伴幫我批改,告訴我哪里有問題,走在路上,有外國同學問路或者別的,我也不會膽怯,而且盡量清楚的用英語告訴他,食堂里,我也會幫助外國同學告訴他們這個菜是用什么做的。其實都是一些很小的事,但有這個語言環境,你就會不自覺的去關注與重視外語,每當下課看見梧桐大道上有的各國同學,我就會聽到他們說各種口音的漢語,別人遠渡重洋的來學自己的母語,我又不用出國就能學習最正宗的外語,這種環境和機會很難得,當然要好好珍惜。
三年,我認識了一堆外國小伙伴,收獲的不僅僅是英語的提升,還有滿滿的友誼!這種環境,只有北語才能切身感受!主動加大膽,讓學外語成為我的習慣。
工作是暫時的,學習是永久的
在北語,外國學生的年齡差距很大,你會看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同齡人,也會看見三四十歲的人,甚至看見白胡子的爺爺。他們基本上都是來學習漢語的。
這幾個年齡段的同學我都遇到和結識過。給我最大感觸的就是年紀偏大一些的同學,他們有的還有家庭和孩子,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無一例外的都暫停了工作或者辭去了工作,來到中國開始一切從頭學起,用之前積攢下來的錢小心的用來租房,上課還有生活。每天釘在圖書館學習很長時間,不睡午覺,困了就買一杯咖啡。
就是這樣,我見過很多剛來一句中文都不會說,一個學期結束后,都可以用漢語和我對話大齡外國同學。我很震驚,但最多的是佩服,佩服他們的毅力和堅持。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著非常高的學歷,還有很好的工作。我認識的一個美國人,四十多歲,雙碩士,在華爾街工作,但是如果你第一眼看到他你會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在華爾街上班的金領,他穿著當志愿者時人家發給他的T恤,褲子已經洗的發白,每天都在學生食堂吃飯,買最便宜的飛機票回國,用的是小米手機。但如果和他成為朋友交談,你會深深的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與思想。會和你交談哲學,時事政治,保護環境等等深刻的話題。用中文,可想而知這時多么難的事情。但他每次堅持用中文和我交談,這就是他學習的機會,他每次都這樣告訴我。
工作是暫時的,學習是永久的,這時我從他們身上所學習到的,不管到了多大年紀,只要你想學,你就去,不管多遠,多難,一個學期一年也是永久的財富。
不結婚,可以啊
我們總說外國人開放,但是對于日韓這樣的國家,催婚也是和中國一樣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不結婚也很正常!
這種觀念,首先是我的語伴告訴我的,她是一個很美的姑娘,很優秀,追她的人很多,但是我從來沒見她和哪個男生談戀愛,仍然是按部就班的學校生活。
有一次她學到一篇中國父母催婚的文章,一起吃飯的時候和我討論,她說:堂堂,為什么中國的父母那么著急讓子女結婚?
我巴拉巴拉的給她說了一堆,什么文化因素啦,社會環境啦…
聽我說完,她說:可是這些和結婚有什么關系?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確實,這些和結婚都沒什么關系!
她告訴我:感情是兩個人的事,能不能遇見自己的另一半還不知道,更何況是結婚。倒不如用這個時間來旅游和學習!
我點點頭,雖然我媽也老催我找對象,但我一直苦于如何去告訴她我現在不想找。對象不是你能找就能找到的,說不定你明天就會碰見你的愛人,也說不定一輩子你都碰不到。
為什么要苦于不知道的事情中呢,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就算不結婚,又有什么關系!
后來我又和幾個不同國家的同學探討了這個問題,基本上所有人都抱有這種觀念。包括上文中我提到的美國大叔,對,他也是單身。
這種敏感的話題在中國很多人談又很多人不談。談的一方是長輩,不談的一方是小輩,如果你大聲宣告我不結婚,估計很多長輩會暈過去。
但是,在北語,文化國家的隔閡變薄了,聽到了不同的聲音,但主題都會是你自己!
外語,環境重要主動更重要!
學習,年紀大了也無所謂!
結婚,我過的好好的為什么要跑到別人生命里去當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