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強大”幾乎是很多人想到達的一種境界。生活中面臨的艱難和痛苦,需要我們挺住。但事實是,我們多數人都是玻璃心。別人無心的說一句,我們就開始自問自責了,我們就開始胡亂擔心了。
實話說,“內心強大”這種話在現如今被講爛了。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看上去積極陽光,不僅能勇敢迎接困難,還能治愈別人,好像什么都難不倒他們。或許你想問:為什么他們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曾經看過一本書,書名記不清了,書中大體意思是說,那些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是結果導向的人,知道自己要干嘛,當你還迷茫的像個巨嬰,他們已經在規劃了,開始行動了。當你彷佛知道該怎么做了,他們已經在跑道上飛了。
高中認識的一個女同學,她特別擅長畫動漫,當年被班主任叫家長無數次,高中時她就說將來要當一名畫家,專畫各種日本動漫小人。去年見她的時候,她已經開了自己的工作室,為一些動畫公司提供人物塑形。
現代社會有兩種思維主導人的行動,一種是資源導向型,另一種是目標導向型。前者是根據手頭上的現有資源設定目標。后者是先憑空設定一個目標,再一步步推出計劃。
內心強大的人往往屬于目標導向型思維,這種人面對遠方的目標,具有強大的內驅力。內心強大的反義詞并不是內心虛弱,而是迷茫恐懼。迷茫的人,容易被摧毀,就像一場慢性死亡。
而內心強大的人,有強大的結果導向,早就真正找到了目標,早就一個勁往目標的方向沖了,根本不在意內心的恐慌和脆弱。
被傳為“日本職場女神”的勝間和代,她的一天是這樣安排:
早晨6點起來為孩子和丈夫做早餐
7點整理一天的待辦事項
8點騎車去公司
上午完成80%的工作
下午1點開會
開完去參加各類社會活動
晚上是親子互動時間
睡前1小時看專業書籍
這是她長期形成的“生活體系”,我把它理解為個人經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出的一套最有利于個人發展的生活模式。
并不是說我們都必須去模仿她,內心強大者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體系。這個體系不僅可以調節你的生活,還能幫你實現目標。
簡單來說,你什么時候起床,如何放松,如何治愈,什么時候聚會,什么時候獨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你內心都清清楚楚。
另外,內心強大的人,有自己的輸入與輸出的方式。比如電影,音樂,繪畫,都應該有自己偏愛的輸入方式,將外部獲取的知識,吸收,消化,最終內化為自己知識結構的一部分。
而從個人的管理方面來說,主要有4個方面:
1 良好的情緒管理:這基本決定了你身上的正能量大于負能量,積極的時刻多于焦慮的時刻;情緒管理的失敗者,往往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
2 良好的時間管理:會讓你的一天井井有條。自律久了,人就會在一種舒適而規律的慣性中生活。
3 精力管理:它能保證一個人在體能充沛的狀態下,高效的完成學習與工作。
4 人際關系管理:它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擁有健康的交際圈,能否在關鍵時刻得到幫助或幫助他人。
所以,當我們在談到“內心強大”的時候,要與這多項因素掛鉤,表象的背后,往往是內驅的結果,或許可以從現在開始:
1 找到你的長期目標和方向,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不要花費太多心思,別忘記每一步的目的,切忌搞亂優先級;
2 找到自己最舒適的模式和生活體系,平衡自己的時間,精力,情緒。一旦哪一方面失衡了,即使找回來;
3 有定期的輸入與輸出。要知道這一點在人成長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看書,學習,與別人交談,寫作,繪畫,演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