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正在電腦前敲字,只聽“啪嗒”一聲,電腦屏幕一下黑了。
“咝——”我倒吸了一口涼氣,尼瑪我還沒有存盤呢?!
孩子聽到動靜,出來看是咋回事。我見房頂的燈還亮著,初步判斷,應該是墻壁的線路出了問題。
打開配電箱,發現跳閘了??諝忾_關向上推了兩次,都立馬彈了回來。
好在我聰明,立刻給孩子一個解釋:八成是這兩天下雨,墻里的線路不知哪一處短路了。
2∥
早晨,因為紀檢組要來檢查,我必須恭候著,就把處理斷電的事交給老婆。
9:30,老婆來電話,叫了電工,問題解決了。原來是電熱水壺底座下面的積水造成了短路。
我立刻意識到,在短路這個問題上,我的大腦“短路”了。
很顯然,線路跳閘,大體應當沿著這樣的路徑思考:
-界定問題
短路,以墻上的插座為界,分為兩個區域:
一種是墻內短路,原因可能是線路老化、受潮。概率相對較小,但處置難度較大,需要請電工檢測。
另一種是家里的某一電器造成。連線、受潮,發生概率較高,但處置相對容易,大體上自己就能搞定,至少能確定問題出在哪個地方。
-逐項排查
把所有電器插頭拔下來,重新推上空氣開關。如果仍舊跳閘,找電工幫忙;如果沒有問題,就一處一處查看電器插頭。臺燈、充電器,受潮、老化可能性不大;春夏之交,空調沒有使……這樣一路排查下來,應該很快就可以找到根源。
晚上回家,和老婆談起這個問題。她說,電工就是這么做的。
平時自詡愛學習,金字塔原理、系統化思維學了一堆。怎么一遇到事情,還是主觀臆斷、點狀思維呢?看來,知道-學到-做到,距離第三步還有很多隔膜。
3∥
碰巧,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
4月18日,被百度估值1億收購的李叫獸,時隔16個月,宣布離職。很多人居高臨下指指點點,幸災樂禍,就像史玉柱巨人大廈爛尾時,央視“對話”現場的那位觀眾一樣。
作者講了李叫獸的幾個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90后年輕人思維方式的與眾不同。其中一個故事講:
有一次李叫獸牙痛,他想到的第一個解決方案是:吃止痛藥。
這個解決方案可操作性很高(自己可以改變),但他感覺沒有解決本質問題,有點“出現火災后,不去滅火但把火災報警器砸掉”的感覺。
李叫獸去了公司旁圣熙八號的藥店,被告知疼痛的本質是發炎了,所以止痛沒有用,得吃消炎藥。
所以有了解決方案二:吃消炎藥。
吃了消炎藥沒幾天,結果又痛了,李叫獸覺得肯定有本質問題沒解決,所以去牙醫診所。被告知,重復發炎的真正原因是:牙齒里面塞了食物殘渣沒有出來。
所以有了解決方案三:用牙線剔除食物殘渣。
那是不是這樣就行了呢?李叫獸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原因”嗎?
當然不是,之所以這顆牙容易進食物殘渣,是因為上面有個洞。
所以有了解決方案四:補牙。
這個時候,李叫獸還擔心“這不是我想要的原因”,所以又問了問題:為什么我的這顆牙上有洞,別人的沒有?是我生活習慣造成的?
大夫說:看著不像,這是因為小時候牙齒發育問題造成的。
所以還可以有解決方案五:發明時光機。
嗯,發明時光機,穿越回嬰兒,重新發育,也能解決。
李叫獸想:那我應該選擇什么方案呢?
我想所有人都知道:應該補牙。
李叫獸通過牙痛這件事,深度思考了“到底應該怎么分析事物的本質原因?”
他說,所謂歸因,重要的不是去學習什么“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導火索”,而是一層層往下問為什么,然后在“可操作性”和“本質性”之間,取得平衡。
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現象和模糊性。在他們眼里,世界已經變得如此熟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見怪不怪了。
但李叫獸不是,他無法容忍這種模糊性和一知半解,他喜歡深度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質。
李叫獸說,輕松給自己一個答案,是最大的懶惰:如果想獲得洞察并分析一個問題的本質,先要克服自己想輕松得到答案的沖動,克制自己讓大腦舒服的沖動,去層層歸因,直至抵達問題的本質。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自己和李叫獸在認知模式,在深度思考上的天壤之別。所以,90后的李叫獸估值1億了,還在跳槽尋找更利于發展的舞臺。70后的我呢,還在為公司財務給我少算了5塊錢補貼忿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