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我注冊了簡書,離現在竟然有半年之久了,沉浸在文字里,都未曾察覺時間過得如此飛快。
01
在這近半年的時間里,一直保持著每周至少三篇的更文頻率,加上一些被我私密的,一共寫了近一百篇文章,接近30萬字。
在這三十萬字里,幾乎囊括了我已經走過的人生路,這里有我曾經的工作軌跡,有我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思考,有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有我對自身的反省,對家人的愛和深情,對孩子成長的記錄······
用文字安放了自己不安的靈魂,慰藉了流逝的歲月,把摸不著看不見的日子填充得滿滿當當,并且留下了不會磨滅的痕跡,一想到此,自己的內心便深感安慰。
當我把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過文字緩緩地表達出來的時候,那顆因為生活的瑣碎和壓力而躁動不安的心變得安靜了,靜得像一地白月光,像微風穿透密林,像細雨打濕窗臺。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寫作帶有宗教意味:它將你撕裂開來,并軟化你對這個塵世的心胸”。
而寫作于我的意義,就如一種信仰,在這信仰里,我不再躁動不安,不再迷失方向,不再自哀自憐。
它更像是一場肉體和精神的雙重修行,在這漫長的長途跋涉里,我才剛剛邁出了小小的一步,它澄澈著我的內心,指引著我前行的方向。
02
寫作讓我更加懂得珍惜時間。
俗話說“一天之計在于晨”,在我開始寫作后,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工作,帶娃,看書,更文······于是在一個月前試著把早晨起床的鬧鐘往前提了一個半小時,用來看書或者更文,再加之一天中其他零散的時間,不僅可以一周寫三篇文,還可以看完一本書,這樣的收獲和生活節奏讓我的內心變得越來越踏實,讓我不再為自己的虛度光陰而焦慮。
朱自清曾感嘆,“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
曾經無數個日夜,自己的內心也無數次感嘆過時間飛逝而過,而我卻沒有為這匆忙的日子留下些許痕跡。而這半年來,在寫作中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寫下的文字讓逝去的時間有了回響,讓流逝的歲月有了影子。
寫到這里,內心不禁有些羞愧,我僅僅早起了一點,多寫了幾個字,多讀了幾本書而已,在我關注的簡友里面,他們數月以來每天堅持早起日更,早上七點鐘左右便寫好了自己的更文,而且有的簡友還不止寫一篇,作為剛剛早起了一個月的我內心對勤勞努力的他們充滿了欽佩之情。
勤奮優秀的人璨若星河,仰視他們的同時我也在審視自己,我也加快了努力的步伐,也開始學會了自律,生活也不再懶散。
現在,早晨的鬧鐘還沒響起,在五點鐘左右我就已經醒來了,我想是文字,是寫作喚醒了我的身體。
03
寫作磨練了我的心性。
剛開始來簡書的那幾個月,我很在意那些數據,內心會因為那些數據的變動而起伏不定,會因為增加了粉絲和喜歡數而欣喜不已,會因為被首頁拒稿而沮喪萬分。
可是,慢慢地,當文章的篇數慢慢累積起來的時候,當我對文字的喜愛與日俱增的時候,面對數據的增減內心已經淡定了很多。
雖然數據的增加依然會讓我欣喜,被首頁收錄也依然會讓我備受鼓舞,但我越來越篤定:寫作是一輩子的事!
不管數據是增是減,我都會在文字的長路上跋涉下去,這樣一想,喜歡或者關注僅僅變成了一道風景,可以選擇去觀賞,但是卻不能因為這些外在的因素而停下前行的腳步。
寫作是需要堅持的事情,也是一個不斷練習,不斷進步的過程,急功近利只能擾亂自己的心性,破壞自己的情緒。
娜塔莎在《寫出我心》中說,“我們必須保持練習,我們必須持續堆肥,使它更肥沃,好讓美麗的花朵能從沃土中綻放。”而肥料從哪里來?寫作的沃土又改如何獲取?那需要大量的閱讀,敏銳的觀察,不斷的思考,豐富的閱歷······而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心智的磨練,時間的積累,歲月的沉淀。
如果真的愛好文字,也許就需要一輩子和它死磕到底,這需要耐性和毅力。
當我坐在電腦前,慢慢的心態開始平和,不再想文章寫出來會不會被別人恥笑,也不再期待每一篇文章都能被首頁收錄,只是讓自己潛入文字的海洋里,讓身心和文字合為一體,讓喜怒哀樂自然而然的從內心流淌出來,它代表著那一刻的當下,而我要盡量去信任自己內心的聲音,并用自己覺得最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至于別人對它們如何解讀,是嘲諷,是欣賞,還是不屑,都變得無關緊要了。
我只是一個小白作者,我有寫出世上最爛的垃圾的自由,即使是一堆垃圾,也是我一字一句用心敲打出來的,對待文字,我很認真。
打開寫作界面的時候,不要有所期待,信任自己內心的聲音,相信自己表達出來的文字是獨一無二的,只負責讓文字真誠地流淌出來,感受用文字傾訴心靈的過程,享受用書寫表達人生的樂趣。
懷著轉山轉水轉佛塔的虔誠在寫作路上風雨兼程,只為與文字有一份欣喜的相逢,在這相逢里,拂去心靈的塵土,安放自己的悲喜,留下歲月的痕跡。
無戒365挑戰訓練營第7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