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一片遠離塵世的凈土
賞一方心曠神怡的美景
讀一雙純澈清靈的眼睛
享一時擁抱自然的時光
趁歲月靜好,趁心情不燥,一杯清茶,幾首輕曲,一個午后,一段思緒…
這里的天空如此湛藍,一碧如洗的晴空幾朵棉絮淡淡的點綴其中,明晃晃的陽光滋養著一簇簇怒放的杜鵑。
一眨眼,學期過半,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的從容自若,豈非寥寥數語能講盡?
特此感謝同為此行的劉老師媽媽般的照顧,特別要提一下劉老師,本來可以在家享清福的,跟著我們來到海拔2500多米的地方,連日的奔波勞累加上s形山路的顛簸,腰傷的毛病發作了,臉色慘白大汗淋漓,我急的不知所措的時候反倒她安慰一下我說:“沒事兒,過會就好了”,在這個一天才能到 縣城的地方,以她當時的情況我不敢想象…好在堅強戰勝了一切,劉老師又生龍活虎起來…
從來到這里,瞌睡就疏遠了我,一開始可能是到了新環境,有一天凌晨三點鐘床開始劇烈晃動,我下意識坐起來,劉老師的聲音傳來:“地震了,趕緊穿好衣服”,我緊緊的攥著我的身份證忐忑的到了天明,后來我的睡眠時間就延遲到凌晨五點,校長聽說了特意跟我說房子當時是他監工的,很牢固,我其實想說我不是怕死,就是真的睡不著…
組織在云南和湖南都有支教點,在比較完了條件之后毅然選擇了云南,因為條件相對艱苦,雖然組織有給過各地方的資料,可神經大條的我對于數據毫無概念可言,到了才知道海拔2500多意味著會有高反,普通的電飯煲煮不熟飯,走快路都喘更別提提桶水爬樓梯,到現在這些都還好,就怕連水都沒的提,缺水是常事兒,記得剛開始看到學校第一念頭就是接根水管把學校沖洗一遍,唉…奢望 跟缺水比起來偶爾停電,氣候無常,灰塵大…這些都微不足道了,可是肆虐的蚊蠅讓人抓狂,到處都是,讓人惡心…
學校坐落在山頂上,可是還是能看到遠處更高的山上零散的人家,看似筆直的山上居然還能種莊稼,我這個號稱“強驢”的女漢子都只能望山嘆息,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孩子們也個個猴子似的,眨眼就把我甩好遠,以后請不要叫我“強驢”,我不夠格…
全校共有六個年級,四個正式老師(包括校長在內)一個代課老師,加上我們兩個支教老師,我帶全校最出名的四年級,聽其他地方老師也說四年級普遍基礎差,調皮搗蛋…我在想是不是那年發生了什么?…
這里的孩子:
攜一份純真,走進你
撒一路歡笑,溫暖你
用一抹笑容,融化你
帶一股堅強,感動你
一開始來,電飯煲煮不熟飯,當地面條不用咬,什么菜都沒有,老干媽拌是主食,孩子們陸陸續續送來了土豆,雞蛋,酸蘿卜,厥苔…還熱心的教我們怎么吃。出城不易,只能就地取材,用易拉罐當搟面杖,加上劉老師精湛的廚藝,我漸漸的圓潤起來…
一天中午,有孩子到辦公室找我,說教室有人找,我心里在嘀咕“不會是又有人打架了吧?”到樓梯口的時候圍過來一圈孩子,讓我閉著眼睛,睜開眼睛看到講臺一片花海,當時感動的掉眼淚了,后來還有孩子寫了首“打油詩”送束鮮花給老師,老師感動淚汪汪…從那以后,講臺上時不時的有束野花綻開著,從油菜花到桃花再到杜鵑…
有孩子抓了只活的老鼠,當寶貝似的玩,不料被老鼠咬傷流血了,簡單的做了個傷口清理,打電話讓他家長過來,半天晌午的才到,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講半天被老鼠咬傷的危害,依舊無動于衷,孩子害怕的哭了卻被家長一耳光,說“死了活該,誰讓你要玩”然后起身瀟灑的回了家,孩子擦干眼淚回了教室,此情此景我只能祈禱他沒什么事兒…
周末的時候叫上幾個孩子帶路去班上同學家里看看,一路的歡聲笑語,“老師,你知道這是什么?”
“老師,你看那邊兒!”“老師,我幫你拿包吧!”
“老師,你快來看!”被他們那股興奮勁兒感染,倒也不覺得怎么累,每家通常都有好多牲畜,幾十只羊,十幾畝地(經濟來源),幾匹馬(交通工具)
幾頭豬,樓下是它們住,樓上住人,孩子們平時要么煮洋芋喂牲口,要么出去放羊,通常是喂完牲口去上學,最遠的孩子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到學校,住的最遠的那個孩子是調皮搗蛋鬼之一,有次我問他,上學來干什么的?走那么遠來不辛苦嗎?他說“不辛苦”,我差點暈倒…還有好幾個因為家里窮媽媽扔下家庭有的,看著他說不想媽媽的時候淚如雨下的樣子,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此番家訪收獲很大,開始了解每個孩子了,知道哪種方法對他們比較管用,此后中午抽時間給那些不識字的孩子補拼音,不舍得放棄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慢慢對他們開始嚴厲起來,因為他們完全沒有要好好學習的意思,我覺得我有必要讓他們養成習慣…
搗蛋鬼一號是個愛玩籃球的孩子,一開始鼓勵他,夸他很聰明,希望能用在學習上,無果,后來跟他打賭投籃,讓他心甘情愿的承認我比他強,所以好好學習,可惜這個方法在他身上沒管多久,再后來講道理看他眼淚汪汪的以為有效果了,結果眼淚擦干一切如故,再后來選他當了衛生委員,每天要排值日生表,他不會寫字,開始認真學習起來了,一個早自習他居然開始朗讀課文了,過去一個字的教他讀,下課他拿出一顆糖給我,我說牙不好不吃,他說是軟糖不傷牙,那顆糖一直擺在我的桌上,對此我深感欣慰…
那個搗蛋鬼二號,我讓他放學去辦公室找我,結果他直接跑掉,被別人半路截回來,剛坐下居然哭了,原來他也有怕的時候,轉變是從贊美開始的,那天當著全班夸他今天很干凈,分組游戲的時候故意放了水讓他沒有拖全組的后腿,讓全組全班夸他,此后情況開始好轉…
對待孩子,在摸索中前進,此處省略若干字…
家訪中一個孩子的話語引起我的反思,帶路的三個孩子中有一個孩子一路上抱怨個不停,“為什么讓我去問路”,“為什么都把包給我?”其實另外兩個孩子是去找路了,而且我們的包都自己背著的,我就跟他說,“一個男孩子不要老是抱怨,吃虧有時候也是一種福氣”,他就說“我們著沒有這種說法,這是在我們的地盤兒上”,忽然想起出行前,上屆志愿者說我們其實是“入侵者”,讓他們改變思維去接受我們的,是的,山里的生活的確很好,沒有霧霾,沒有擁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我想做的只是讓他們有能走出大山的勇氣,至于別的,那是他們的選擇,僅此而已…
未完待遇…
PS:(由于網絡有限,圖片稍后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