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五月天演唱會記
上周去看了五月天的演唱會,喜歡他們這么些年,我也是第一次去聽他們的演唱會。雖然是山頂票,現場嗨爆的氣氛依然被感動到了。舞臺、燈光和投影很震撼,根據不同的歌曲設計不同的3D效果,身在其中,心潮澎湃。
阿信唱了新專輯的曲目,也唱了很多經典的曲目,出現很多次粉絲大合唱,也讓我從頭嗨到尾。聽他們的歌有十多年,這一次,讓已經不再年少不再青春的我,被他們感動了。
我不是要寫一篇花癡文,也不想以偶像或者明星的視角來看待他們,畢竟這兩個詞本就自帶光環。我想從一群平凡人的視角來看待他們,他們帶來的榜樣的力量。
新專輯叫《自傳》,這是他們的第九張專輯,收錄了他們二十年以來的成長和記錄。五月天一直都是以青春為主線,這次也不例外。從《后青春期的詩》到《第二人生》,再到最新的《自傳》,乍一看五月天的專輯套路都好大,不是青春就是人生。甚至有人會覺得五月天一把年紀了還在打青春牌、情懷牌。
細細品味,這幾張專輯之間還有一條時間軸,后青春過后,不是衰老,而是開啟第二人生,然后在自傳里記錄這一路的成長。五月天發專輯并不頻繁,從這三張專輯來看,時間的跨度長達九年。人生九年可以改變很多事情,而他們自然也預知不了以后的事情。而這樣的時間軸,或許是緣分,可能更多的是里邊承載著他們的堅持和對生活的感悟。
其次,更真實的是,他們的創作也在隨著自己的年齡和閱歷改變。朋友說,五月天現在的歌曲沒有以前那么瘋狂嗨爆了,更多的是溫柔的慢節奏。在我看來,這與他們的成長有關。人越長大,越成熟,對待世界就越溫柔。他們的作品中有著他們親身對于生活的感悟,是真實的情感融入。這也是為什么他們的歌曲一直能夠深入人心。
五月天的青春使得他們的粉絲都是年輕人。年輕人的特點就是敢闖敢拼不怕輸,有夢想和奮斗,有瘋狂和傷感。他們的生活是最熾熱的。這一點,與五月天的作品呈現出來的價值觀不謀而合。可是,出道二十年,五月天的許多年輕粉絲都長大了的時候,是否這群人就不再聽五月天了呢?
事實是,長大了的年輕人確實面臨了家庭、工作等各種各樣的煩惱。再也沒有那個精神頭能“喝到掛、唱到啞、笑到流淚哭到趴”。這幫人成熟了,穩重了。可是,加班到深夜的時候,躺下來還依舊清醒的時候,這群人會回想、會感慨。一曲五月天,讓人意識到原來青春一直在。不管粉絲多大了,青春沒有代溝。
五月天的青春關乎作品,關乎粉絲,也關乎他們自己。這五個人的經歷從一開始和普通人一樣,有高考名列前茅的怪獸,有考試會掛科的阿信,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和我們一樣跌跌撞撞。
在訪談節目中,說他們最初苦練的時候,曾經擠在一個廁所錄制歌曲,只因為那里的隔音效果好。1998年,他們把錄制好的試聽帶寄給各大唱片公司,在送到滾石前臺的時候,他們對前臺小姐說,這張試聽帶,即使你們要丟掉,也請試聽以后再丟掉。最后這張試聽帶到了李宗盛的手上。
即使在成名之后,我們了解到的他們除了專輯之外基本很少有八卦的瑣事。他們的生活很真實。許多粉絲留言說在考試之前聽五月天,迷茫時聽五月天。因為五月天從最真實的角度能深刻地唱出粉絲們的心聲。藝術家也是來源于生活家。
在鄭州演唱會結束之后,阿信在微博里說,平凡的我們,也將回到平凡的世界。我們都會回到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所以,無論是五月天的生活,還是粉絲們的生活,作為一個普通人真實地活著,是五月天們自己的生活觀。
五月天的青春主線是他們一直以來所傳達出來的價值觀。從商業角度來說,他們的價值觀體系運作已然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和模式,這是成功的;從大眾角度來說,能引起共鳴也是成功的;從他們個人來講,青春是他們的價值觀,樂隊是他們存在的載體。
最后,煽情一下,阿信說,會陪伴著歌迷一直唱到八十歲。在他們不惑之年,他們依然這么賣力,青春尚未散場。而我們,不管何時再聽再唱,觸動我們的那一刻,他們就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