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似看山不喜平”,說的是文章要寫得有波瀾,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緊有慢,有引人入勝、富于變化的情節,這樣的文章不論長短,都能使讀者讀起來不感到疲倦,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其實,作家筆下的素材并不見得都是曲折復雜的,可是經過作家生花妙筆的點染,卻能表達出豐富的感受,甚至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見,要讓原本平淡的情節變得曲折有致、有起有伏,就需要借助構思表述的技巧與方法。要讓文章波瀾起伏,可以借助的方法很多,有懸念法、誤會法、巧合法、抑揚法、虛實法、相錯法、張弛法、離合法、蓄放法等。在此我們重點介紹三種方法。
一、張弛有度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敘述故事情節如能有張有弛,那么一定會富有節奏感,而不至于平淡無奇。著名作家孫犁在《荷花淀》中就以張弛有度的方式很好地展現了情節,作者先是描寫水鄉恬靜美好的風景,給人以平和之感,接著筆鋒一轉,描寫水上一場激烈的游擊戰,硝煙彌漫,緊張而刺激。先弛后張,很好地展現了荷花淀里游擊隊與敵人機智周旋的特色場面。一張一弛,使得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極具可看性。
? [習作] 選舉風波
臨近期末,要選優秀干部了,全班共四個名額,星期三下午由全班同學民主投票選舉產生。本來是很簡單的事,可第四名的張楠和第五名的王云選票一樣,而王云又偏偏是班主任李老師的外甥,這下子,本來很簡單的事變得復雜起來。我們推測,只好憑老師那一票來定乾坤了。
? 大家議論紛紛,究竟誰當選一下子成了全班的焦點話題。
“我看,應該選張楠,因為他無論哪方面都比王云強。”
“就是的,我看最后一票非他莫屬了。”
“那不一定,你們可要知道,王云可有個最大的優勢,他是……”
同學們看著王云那洋洋得意的樣子,都有些憤憤不平了。也不知是誰竟然組織起幾個同學給老師寫了一封“敦促書”,這樣一來,本來就不平靜的教室頓時沸騰起來。有的同學拍案叫絕,稱贊寫得好,有的同學誠惶誠恐,扯著嗓子喊:“還是別寫了,這不是等著挨批嗎?”還有的交頭接耳,不知在議論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走進教室,只見同學們三個一群,兩個一伙地議論著,不知誰還煽風點火:“這下可有好戲瞧了,看老師怎么收場。”看著講臺上的信,我不由打了個冷顫。
? 上課鈴響了,第一堂就是班主任的課。李老師踩著鈴聲走進教室,同學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教室靜得有些叫人害怕。大家既希望老師看到那封信,又怕老師看到那封信,值得慶幸的是,李老師走到講臺前,放下提包和課本,正好壓在那封信上。我松了一口氣。開始上課了。同學們一個個縮著腦袋,用書擋著臉,看起來好像在讀書,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師的舉動上。老師一面向黑板,同學們就從書縫里偷偷地打量著老師。老師一邊領讀課文,一邊踱著步子走到教室后邊,同學們的眼光也跟了過去。老師一抬頭,同學們“呼啦”一下子又都轉了過來,讀書聲也洪亮了。老師轉過身往教室前面走,同學們聽著老師的皮鞋聲一點點逼近,自己卻又不敢扭頭看一眼,生怕老師從起伏不定的讀書聲里察覺到點什么。我的手心一陣冷汗。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長吁了一口氣,心里的石頭好像落了地。可李老師并沒馬上走,開口打破了這寂靜:“通過反復比較,慎重思考,我認為張楠的工作成績突出,我的這一票給張楠。”同學們一下子都震驚了。既而是一片掌聲。
? “不好!”誰喊了一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把目光一下子集中到講臺上。心里默默祈禱著:“千萬不要讓老師發現那封信。”但事情好像偏偏要和大家作對似的,就在老師拿起提包起身剛要走時,那封信隨著提包帶起的風飄到了地上,大伙剛剛放松的弦一下子又繃緊了。李老師撿起信,打開看了看,笑著說:“有這么多人支持我的觀點,我很高興有這么多知音。”我心里上下翻騰,不知是寬慰,是驚喜,是懊惱,是信任,還是敬佩……
[點評] 這是一篇巧設懸念,妙用突轉,張弛有度的記敘文,全文波瀾迭起,自始至終牽著讀者的心。開頭以李老師的一票投給誰制造懸念,同學們的議論和王云的神態掀起了波瀾,“敦促書”更是推波助瀾,然而老師竟然沒發現精心設計的“敦促書”,大家收緊的心立即又松弛了下來。老師將票投給了張楠,似乎一切都風平浪靜了,誰知“敦促書”又飄到了地上,大家的心又懸了起來,最后老師的笑語化解了所有的緊張和矛盾。習作的情節設計環環緊扣,張弛之間不但凸顯了人物形象,而且很好地表現了主題。
? [訓練] 1.請以“激烈的比賽”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 提示:“激烈”是關鍵詞,如果比賽一邊倒毫無懸念,那肯定不夠激烈,因此比賽肯定是有起伏、有變化的,那么隨著比賽的進行,人物心情忽而緊張、忽而放松就可以通過張弛有度的方法表現出來,從而營造出一種扣人心弦的效果。
2.請根據以下內容,將場景描寫具體。
這是我學游泳的第三天,教練讓我獨自下水,一開始我信心滿滿……
二、巧設懸念
? 懸念,在古典小說里稱為“扣子”或“關子”,即設置疑團,不作解答,借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產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適當的時機揭開謎底,造成一定的戲劇效果。敘事性記敘文設置懸念的方法很多,比如利用誤會使文章情節曲折離奇,吊起讀者胃口;利用倒敘,先寫事件的結果,讓讀者對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產生好奇;利用抑揚設疑,欲揚先抑,使情節多變,形成波瀾,造成懸念。不管采用哪種方法設置懸念,都要注意合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則。
[習作] 意外
現在的我,是那樣活潑開朗,要知道,小時候的我卻是沉默寡言,喜歡一個人坐在窗前,看著蔚藍色的天空發呆。那時上課,我也從來沒有舉手發言過,因為我實在不喜歡講話,老師似乎也沒有與我作對,從未叫我發言過。
? 直到有一天,上語文課,老師忽然出乎意料地點我回答問題,我竟一個字也沒有說,就這么呆站著。老師因此狠狠地批評我一頓,我又落得個“木瓜”的綽號。從此,我開始厭學,上課也不再認真聽講,只是拿出搜集的一疊糖紙,把它們一張張疊起來,再把它們一張張打開,消磨上課的時間。幾個星期后,學校要舉行一次家長會,我爸爸去參加了。我呆在家里,心中好像揣著一只兔子一樣,“怦怦”跳個不停,生怕爸爸回來打罵我一頓。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于爸爸回來了,只見他滿面紅光,烏黑的頭發精神抖擻地豎立著,嘴角流露出一絲喜悅的神情說:“今天,老師表揚你了,說你很文靜,上課也很認真。”說著,臉上又流露出一種得意的神色。我欣喜若狂,問道:“真的?”“沒錯,你要更加努力啊!”他更加興奮起來。我真的太高興了,沒想到老師還是喜歡我的。從那以后,我開始努力學習了,并且為班級做了好事,老師終于“又一次”表揚了我,我的性格也就從那時起發生了變化,變成了今天的我,這全都該歸功于老師。
?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終于畢業了,離開母校的那一天,我去辦公室向老師道別。老師與我的談話中無意提到了那次家長會:“你變得開朗了,你知道嗎?這多虧那次家長會,在那次家長會上,我批評了你,并且訓斥了你的父親,沒想到這對你的改變起了那么大的作用。”
什么!我驚呆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點評] 這是一篇小小說形式的考場作文,作者開頭設疑,結尾頓時生變的寫法值得借鑒。本文在情節的安排上可謂獨具匠心,明知自己表現不好卻能得到老師的表揚,直至結尾才揭示了答案,出人意料卻令人恍然大悟。文章以“意外”為題,以開頭懸念為始,以結尾點示答案為終。父親的形象和跌宕的情節令人印象深刻。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懸念最后揭曉的情節安排是記敘類作文獨有的特點,這種巧妙的構思是本文長處所在。
[訓練] 1.請以“不該發生的事”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 提示:題目中“不該發生”本身就暗含了懸念,可以先呈現事情的結果,并且交代其中不合情理、出乎意料之處,引發閱讀者的興趣,然后再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揭示出“不該發生”的緣由,使得情節跌宕起伏。而文章的結尾可以揭示謎題,讓人豁然開朗,也可以故留懸念,引發思索。 2.請你以以下一段文字作為開頭,寫一篇情節曲折的記敘文。
每逢周四,我們都要進行例行的數學當堂檢測。鈴響了,我們都等待著李老師抱著試卷走進教室,可是教室門口空無一人……
三、妙用巧合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確實,沒有巧合,就沒有故事;要想引人入勝,妙用巧合就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技法。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精心安排了巧合。文中約瑟夫的父母期盼著自己的兄弟能夠衣錦還鄉,然而在一次全家出游途中卻巧遇了自己的兄弟——一位窮困潦倒、以賣牡蠣為生的老水手,這樣的巧合不但使得情節達到高潮,通過父母倆人對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態度,將他們利欲熏心、毫無親情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整篇課文的巧合環環相扣,共同推動著情節發展。
[訓練] 1.請以“那天,我遲到了”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 提示:顯然,遲到的原因是本文的重點,是家里發生了什么變故,還是上學路上遇到了特別的經歷……這是構思時可以展開的,應該說切入的角度也十分豐富,可以制造合理的巧合來解釋原因,表現主旨。
2.請根據以下開頭,寫一篇完整的記敘文。
航模隊就要去北京比賽了,原本名單上有我,可宣布的時候,我從頭聽到底,竟然沒有聽到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