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心得+20+W3

最近幾周混亂至極,新工作終于全面展開,專業上有許多要學的東西,工作以外的領域同樣有許多需要補課的,同時家庭還有要兼顧的事情,自己低效率的時間管理顯露無疑,于是,決心這周一定要讀《番茄工作法》。

一邊讀一邊審視自己,為何總是過得一團糟?一,做一件事的中途一想到新的事就跑去做別的事了(特別是微信,很容易帶走注意力,而且花很多時間),從而中斷當前項,最終一事無成——應當堅持一件事25分鐘內不改變;二,缺乏合理計劃,有時候實際實施比自己計劃的時間長,從而后面的計劃被打亂,干脆破罐子破摔,浪費了更多時間——一定要適時停下,重新審視;三,偽完美主義,有時因為計劃拖延了,就把休息時間刪掉了,最終結果身體過份疲憊,效率低下,造成惡性循環;計劃做得不切實際,沒有做很好的預估,導致很多計劃事項很難操作,從而不自覺就拖延,一天下來還是老樣子;四,休息時玩手機,最終影響幾小時乃至一天的效率;五,從休息回到工作,需要很長時間調整——利用番茄鐘形成條件反射;六,思前想后有時比事情本身更耗時間。

番茄鐘具體實施流程及注意事項:

-每天早晨做一天計劃,從活動清單里挑出今日待辦;

-一個番茄鐘內只做一件事。如遇計劃外緊急事件,可暫時將其寫在今日待辦或活動清單中,并標注最后期限,順便在今日待辦的當前活動旁做記號(內部中段和外部中斷的記號要有所區分),方便統計中斷次數。完成番茄鐘后劃一個?;

-在下一個番茄鐘開始前,帶著大局觀做評估,決定下一個番茄鐘的內容;

-休息時一心一意,不要把一些看似不費時的瑣事帶到休息時間,而應該規劃進下一個番茄鐘;

階段性休息(中午);

在一天結束前要做三件事:記錄、處理和可視化,這些每日回顧工作,是改進個人流程的關鍵。

使用心得:以前聽很多人說過番茄鐘,不過一直不覺得是什么神奇的東西,切實體會番茄鐘后確實收獲了不一樣的感受,第一,將時間這樣抽象的東西可視化,且做法簡單,容易讓人獲得成就感;第二,擰開倒計時,有種定時炸彈般緊迫感和刺激感,三,還沒掌握好節奏,總忘記開番茄鐘,到時后又舍不得停,所以記錄還沒有很規律,需要多調整節奏。

2017,跟圈媽逼自己一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