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聽完潛能發掘營第一堂課,由國內PPT第一人秋葉大叔分享的《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之后的學習心得。
?
一、山雨欲來、烏云密布
1. 不就是個PPT嗎?
對于這個潛能發掘營,剛開始沒想報名,心想:不就是由講PPT的秋葉大叔創辦的知識IP訓練營的姊妹篇嗎?我的年度目標又不是要學會制作PPT。
可當我再仔細閱讀易仁永澄老師轉發的課表時,才知道該營完全是由國內知識管理的絕世高手聯合打造一門系列課程。趙周老師所創建的拆書法,我在赤兔APP上持續學習過一段時間;李忠秋老師的結構思考力課程,那可是橙子學院的金牌欄目;戰隼老師發起的100天讀書活動,我還能在有道云筆記里找到兩年寫下的第一篇讀書筆記;向小川叔學習過他在橙子學院里分享的”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怎么辦?“;一年前認識易仁永澄老師,從此走上大不相同的人生道路;李海峰老師更是堪稱導師中的導師。至于其他各位大拿,更是在其相關領域跺下腳,業界都要震一下的聞人。
在確定會有這么多名師指路后,便毫不猶豫地按下了”報名“鍵。
?
2. 是壓力還是基石?
王奕霖老師在橙子學院開設的《21天影響力倍增的溝通術》里,就有介紹要選擇風格相近、地位不懸殊的同事或者朋友進行觀察并學習。進一步擴大到一個團隊,這就能帶來團隊的力量,或稱之為同儕力量。
看完各位伙伴的自我介紹,無論是從求學經歷、還是從職業發展,亦或是興趣拓展,都讓自己汗顏。這是一群不但優秀、而且還努力的伙伴啊!依托這個群體,必然能獲得需要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積極向上的能量、更能創造更大的成功。
有了如此強大的基礎,還擔心什么呢?
?
3. 我來自哪里?
秋葉大叔根據不同階段,給出了四種定位策略,分別按照能力水平的強弱和風險偏好的高低進行劃分。
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起步于基礎的質量工程師,行業和大學所學并不相關。一年后轉戰對外,當起了客服工程師。接著又回到工廠,擔任質量工程師的小主管。
當我選擇更換跑道時,更多是考慮目前所在行業與所學專業更為接近,以及該行業產品定位在當時算是成熟行業。但此后,在自我升級、迭代更新方面始終沒有找對方向,再加上幾乎是每半年更換一個項目,又用了三年時間才重新回到主管的位置。
這就是秋葉大叔所描繪的,凡人緩慢上升的歷程啊。
其后的三年,我多次被安排到德國總部培訓,除了見識到西歐先進的工業文明,更多地是被他們勤奮踏實、熱愛生活的氛圍所感染。與德國同事、友人的頻繁交流的同時,也明顯提升了自己的英語水平,這為后來從事英語培訓工作奠定了基礎。
最近這三年,繼續學習和實踐質量管理、項目管理,在習慣養成和時間管理上面也有一定心得。不過,我始終無法突破事多錢少、上升緩慢的窘境。除了在培訓英語和愛好運動方面,幾乎找不出其他潛能,更不用說增加額外的收入了。這時,才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黑云壓城城欲摧,我不斷地報名參加各種網絡課程,從質量體系到人際溝通,從Office應用到6Sigma綠帶,只要是和本職工作、興趣愛好沾一點邊的,都會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但經過整整一年時間密集網課的學習,我得到的教訓是:戰線過長、方向過散。
此刻,秋葉大叔為我指出的一條明路:不是選擇可能,而是選擇放棄。找到錢多的那個氣球,然后射中它。
這,就是定位啊。
?
二、暴風驟雨、無處藏身
1. 我是誰,要到哪里去?
我有個偶像,他叫村上春樹,每天筆耕不輟,長年勤于健身。他連續八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但始終堅定信念、持續輸出。因此,對我而言,即使起步稍低、基礎欠缺,但倘若依靠清晰的方向、以及耐久的體能,要取得成功,完全是有可能。
不過,在具體實現方法上,還是要從時間、金錢、人脈、能力、閱歷、團隊這六個維度上逐個提升。我們不必追求在幾個點同時突破,單點提升、逐步邁進就可以。
?
2. 克服職業惰性
長久地處于一種職業環境,的確會產生一種惰性,不單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更糟糕的是趨于大同、不知所謂的麻木。即使有哪一天,有個帶墨鏡的家伙雙手分別拿著一粒紅色膠囊和藍色膠囊,遞到你的面前,早已沒有勇氣做出理性的選擇了。
我們鄙視駝鳥精神,在困難來臨時固步自封、埋頭不理,但以下這些自嗨式的做法,同樣起不到卡位的作用。
?
三、雨中洗禮、沁人心脾
在平時練習中長跑時,有幾次是雨中跑完的,當時那種感覺非常奇妙,可以說是”痛并快樂著。后來意識到,如果只是將備戰每年的半馬比賽作為目標,實在有些太短視了。而且,這樣的堅持多少有些盲目。村上春樹也不是為了取得獎牌而每年參加全馬比賽的。
平日的工作業績、推出的培訓課程、參加比賽的成績等等,它充其量只是一個產品,還遠遠沒有達到體系的要求。
?
只有當我們愈加接近一個牛人時,才感覺他有多么的高不可攀。這也是我在這第一節課里領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