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劇《歡樂頌》。
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注意到這部電視劇,在偶像的公眾微信號里看到她剖析關于《歡樂頌》的文章,字行間透露著現實生活當中的我們都可以在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于是產生了好奇心,便開始了追劇。
最近的劇情是關于樊勝美的家事,尤其是她哥哥的事情。
樊勝美是在劇中我最喜歡的人物,盡管關于她的否定的評論有很多,盡管她現實,一心想著嫁入有錢人家,想要過上各種好生活,同時還是要面子,裝高貴。但是她的情商卻肯定是一流的,她知道什么該說什么該做,她懂得交往的界線。她表面看起來是光鮮亮麗的都市美女,她不想讓人看到她脆弱尷尬的一面,所以她一直都是極力維護自己的完美形象??勺罱膭〖绺绱蛉藢е碌囊欢褷€攤子,便由她一個人去收拾,去承擔,家里的父母除了伸手管她要錢外,卻不管她的處境與難處。
她的父母從未替女兒考慮過,他們對樊勝美的關注不及哥哥關注的百分之一,樊勝美這么多年在上海打拼得來的錢全部寄給家里,給哥哥付首付,取媳婦,孩子的奶粉錢以及孩子上學等等,甚至哥哥的工作也是她托找各種關系給落實的......
她父母對樊勝美是不斷的索取,而對兒子及孫子只有溺愛,劇中如此心寒的一句話:“就算全家人餓死,也要給雷雷喝上牛奶”這句話明顯反映了兒子的地位,道出了重男輕女的根深蒂固。
其實身邊里不少人生長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當然少有到樊勝美所遭遇的地步,但是在和朋友聊天時,總會有朋友平淡的說:“重男輕女,在農村很正常啊。”
我承認,在農村重男輕女很正常,這些正常的“周圍環境”一直伴隨著我成長,母親也是這其中受到影響成大的一個,所幸,母親是明白人,她的遭遇不想延續到下一代來,所以她一生都在想跳出這樣的泥潭里,花錢送我們上學,男孩女孩一樣心疼,家鄉里的同齡人一個個都已經開始早早結婚生子的時候,母親依舊堅定的把我們送到更遠的地方,希望我們可以過上更高度的人生。
但是我知道,這些很正常的重男輕女依舊在各地的農村里根深蒂固,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很普遍,但如果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發聲,讓它維持下去,下一代的女孩依然受到母親的冷落,我們的社會依舊也不會進步。
《歡樂頌》并不是夸大了農村媽媽的偏心,從我看來覺得挺真實的。其實在農村,確實是很多姑娘都是早早出去打工,然后賺到的錢都是給媽媽,而媽媽便會把這些錢存著,給兒子建房娶媳婦等等,甚至從小到大,兒子都是基本不需要干什么活,女兒就不一樣了,什么都得干,什么好吃的都得留個兒子,有了怨言了,媽媽總是一句話“誰叫你是女孩呢”
可悲的是,女孩的犧牲完全是微不足道的,從樊勝美和她哥哥的現狀可以看出,重男輕女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失敗的,可他的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種教育的失敗,用同樣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弗洛伊德說:“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榮格說:“一個人比其一生就是在整合他童年時代就已形成的性格?!逼鋵嵢私K其一生都在尋找父母的認可。
這便是為什么家會傷人,所以重男輕女,早該終止了,請不要讓你的女兒有樊勝美一樣的遭遇,希望將來孩子們的世界更加平等和美好,可以過上我從未看見與理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