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了 Aaron Swatz 的紀錄片,The Internet Own Boy。雖然在2013年全網轟轟烈烈的傳播著Aaron 的離世,但除了用過他的 web.py 以及聽說過他 hacker 的頭銜外,并沒有更多的了解。這部片子算是讓我從頭至尾的對事情的經過有了個概況。
Aaron 這樣的人,和他的故事,不需要任何浪漫演繹,拍成紀錄片就已經足夠好了,因為他短短生命中呈現的故事本身,以及他的遺產,就已經稱得上傳奇與不朽。
我一直覺得學會了如何學習,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技能。3歲時候的 Aaron 就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這種能力就體現在他3歲就擁有了閱讀能力和教授能力,并且在3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計算機,并通過計算機接觸更多的學習資源和知識。這樣的經歷,也讓他在之后對互聯網,以及互聯網代表的開放精神變的那么的堅決,因為他本身就是這種開放精神的受益者。這里所說的受益,不是指他靠此賺了多少錢,而是他在這樣的精神下,找到了自己的“原力”,從此,他的事業、力量、歡樂皆來源于此。
他固然是一名出色的 coder,但更讓人敬佩的是他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自己“行動家”的承諾。他在12歲的時候就創建了 TheInfo,這個網站與 Wikipedia 如出一轍,不同的是,它的出現比 Wikipedia早5年,雖然影響力只局限在他父母兄弟以及同學間。接著在13歲的時候開始參加 RSS 1.0 的建設,目的是讓不同網站的內容可以以同一標準格式匯聚,并展現給讀者,讓讀者更方便的獲取信息。再之后,他的一個項目 infogami(方便人們快速建立網站以發出自己的聲音)與 Reddit 合并,后者是一家社交新聞站點,用戶可以將自己在其他網站上發現的有趣的鏈接添加到 Reddit 中,然后根據用戶的評論回復瀏覽等,對內容進行排序,這樣其用戶就可以獲得當前最熱的信息。再然后他 “協助創辦了漸進社會變革活動委員會,斯沃茨一直關注網際網路自由及網絡信息流通等議題,并創辦了因反對SOAP而知名的組織“求進會”(英語:Demand Progress)。” 直到他由于2011年從JSTOR上下載大量的學術期刊文章而被聯邦政府起訴并批捕,面臨百萬美元罰款和最高35年徒刑,不堪重負下,2013年1月11日早晨,他被發現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公寓中上吊自殺。
他一路走來都是在用技術手段來踐行自己的理想,他質疑了這個社會,并竭盡全力試圖改變這些“不正確”的存在。他并未像陰影中的黑客那樣通過破壞性的技術手段來達到目的,而是利用技術的力量提高效率,通過合法的方式達成,只是他的效率高到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并在錯誤的時間被立為典型。
他的行動是堅決的,他對互聯網以及互聯網精神帶給他的“原力”是強烈依賴的。這樣的堅決與依賴,讓他成為了一個 activist, 也注定了讓他有這樣的結局。
當他面臨五項重罪指控時,他并沒有因此低調以期躲過風頭,反而在面對對互聯網精神造成毀滅性打擊的 SOPA 法案時,仍然創立了求進會,并以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讓該法案未能通過。這巨大的成功也讓他達到頂峰:”… If there is a time to be positive, it’s now”。這一切讓他更加堅定,也深信自己可以做到更多,來讓這個世界變的更好。
可能這樣的行動碰到了別人的奶酪,可能他的案件已經變成了政治籌碼,在這個時候,司法機關威脅要剝奪他的“原力” — 這支撐他一切行動的基礎。對 Aaron 來說,這是毀滅性的打擊,他要么順應這樣的判決,并變成政府想要他變成的樣子:順從,無行動能力,否認自己的信念,被殺一儆百… 要么用其他方式繼續抗爭。他選擇了后者,用最極端的方式。他讓自己變成了不朽,變成了遺產,激勵了更多的人站出來。這個世界從來就是這樣,一個殉道者身后,站起來的是眾多的追隨者,追隨者受惠于殉道者的遺產,卻讓其信念更廣泛的傳承,他們形成了合力讓訴求具有更高量級的影響力,進而惠及了所有的人。
我們一方面在譴責美國司法體系在Aaron事件中體現出的問題,一方面又為美國(不斷地)出現這樣的殉道者而肅然起敬。當今美國之所以能對世界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大概也就是這種激烈抗爭帶來的結果吧。
R.I.P.
PS:麻省理工大學在這個案子中的表現真讓人失望透頂。
PPS:下一步準備看《第四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