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我問s假期中有關于他本人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他回復:外出旅行,不再關注干了撒,而是關注另一個人的感受。
同樣是出行,吃的、住的、玩的都一樣,為何有人怨天尤人,有人嗨皮嗨皮。這是為什么呢?
1:出門在外,一切從簡
聽過這樣的段子,每當有客人質問:這飯菜咋這么難吃呢,跟豬食一樣.........我們親愛的導游們會溫柔的回復:先生/女生,好吃那是家里飯,你想吃家里飯不如在家里待著好了,你的這個要求無法太高,我們滿足不了。雖然這只是一個嘲諷的段子,也間接反應出:作為一名外來客,吃住不可控,只要大體差不多即可,沒必要雞蛋里挑骨頭。但是若非要講究舒坦和美味,不如找私人定制好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再高級的大廚做來的飯菜總會感覺油膩,那個司機開車為啥那么捉急.........。不可控的空間,不可能萬事都隨心所欲,大致差不多就成,若非要堅持完美主義者,不如花錢享受vvvip。
2:出門在外,要大度
愛一個人,帶他去旅行;恨一個人,帶他去旅行;旅行是真正檢驗一個人品行的時候。旅行途中,人往往會把所有的矜持放下,展現出最本質的一面,善良的、隨和的、狠毒的、小肚雞腸的等等。某次大雪,航班停飛,某位平日里看起來溫文爾雅的男士直接帶身邊人起哄,不下飛機,我們決不下飛機。于是乎,大雪天,一群人在飛機上待了一宿,飛機燒油花了將近十五萬,其實幾千塊錢的機場酒店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誰都希望萬事按照原本的形式發展走下去,天災人禍再所難免,首先換位思考去理解對方,其次先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任性發脾氣鬧事,這樣只會把事情的狀況弄到更糟。
出門旅行,不忘初心,我們是出來旅行的,不是跟人生氣的,吃點小虧死不了人,憋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成本和情緒成本,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個。
3:善于主動發現美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帶著發現和探索未知的眼睛,去感悟當地的人文、地理、生活、民俗等風光,去發現平時生活里不一樣的美和不一樣的自己。李欣頻有講到過,到一個地方隨時調頻,把自己的頻率轉換,去融入當地的環境中去,不設限,去盡量的享受和體會。
4:降低滿足感
人的不幸福,往往來源于不滿足,精神的物質的。當一個人試著去降低自己那些過高的期待值,以平常心去對待付出和收獲時,往往會收獲意想不到的結果。比如:雨天,開了6小時的國道+環山路,抵達秦嶺香格里拉—周至老縣城,人已經疲憊到不成樣子,當地的氣溫懂得我們瑟瑟發抖,其實沒有什么好玩的,唯獨那群牛。進村口,宛如一個世外桃源,一群牛安詳的在吃草和打鬧,哇偶,我們的迎賓隊伍居然是群牛,這個太好玩了,瞬間加入和牛群拍照、嬉鬧的情景中。待返程時,所有人都回味到:這趟旅行的奔波值了,因為看到了牛。
5:玩時盡興,嗨到淋漓
某老師說,回顧下自己的衣裝,發現只有外出旅行時才是最時髦的時候,隨便一個帽子、一副眼鏡、一條絲巾,花紅柳綠,任意搭配,翻看當時的照片真是美極了,哪像平時還要照顧到身份角色而穿的中規中矩。既然選擇了外出旅行,花了錢和時間,那就放下手機和生活里那些不悅的事情,盡情的投入去狂歡,能嗨幾天嗨幾天,莫使旅行期望空對月。
外出旅行,你才是自己的主人,你的心情靠自我調整,而不是其他人的愉悅。放下自我、大度隨和、無拘無束、盡情投入,去玩去嗨。